第1页 作者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之后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后又去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巴金的一生是专注的一生,如果非要说比较随意的一件事,那就是起笔名。笔名是怎么来的?他当初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就把“金”字记了下来,而这时他得到他朋友自杀的消息,那位朋友姓巴,于是“巴金”就此诞生了。这算是他人生里唯一“随便”的一件事情了。
从1927年写作始,至2005年终,巴金创作的大大小小作品共计179部(其中不包含他翻译的作品)也许他不是写作最多的作家,但他却是最用心的作家。他在他的作品《灵魂的呼号》里字字泣血的表达过,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贡献在写作上,甚至慷慨的用日后的生命来换他想要写的那些字。
书本虽然吞噬了他的血和肉,但也为他所有的情感找到了生命意义所在的出口。文字既成全了这一代文学巨匠,同样也成全了他的爱情与婚姻。巴金对文学事业的专一与对感情和婚姻的专一度是一样的,因为他一生都只钟情于一人,那就是比他小十三岁的妻子萧珊。
2005年10月17日,因恶性间皮细胞瘤在上海逝世。
第2页 大众点评
1、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整个阅读过程都沉浸在沉重的压抑情绪之中,直到最后濒临麻木的状态。
2、中心人物的描写牵动着我的眼光。你可能不喜欢觉新,但是你不能漠视觉新。巴金在觉新身上投入弄笔重墨,不管是他处理事务也好,还是他的感情生活,觉新的身影总在读者的眼前挥之不去,而且有时候搞得读者胸口发闷,对于自己一个不喜欢的人这样牵挂,简直是一种折磨,巴金的觉新,自然成为文学人物里面一个经典形象。
3、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较合拍,而发生冲突时的语言刻画,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高家的大花园,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不厌其烦。人是怀旧的,巴金的笔,景物描写也没有脱离开这个令他感伤的地方,好像我们现在的“忆童年”,不同的人不同的写法,巴金的年轻的眼睛,到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第3页 写作背景
作品发表于三十年代,创作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思想震动。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年青人在健康成长,新旧思想的冲击反映在个人身上时又会形成分裂性人格,而在此背景上,旧的思想、观念的腐朽性也日渐暴露,并且旧思想在新思想的冲击下也会日渐式微。
作者就是立足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上,把一个大的时代影响浓缩到一个大的家庭中来,通过对《家》中几代人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概况和社会发展的脚印。作品主要人物:高老大爷、觉新、觉民、觉慧、梅、鸣凤、瑞珏等。
巴金原打算在《家》中写一个旧式大家庭的衰败的历史,写了六章之后,他所挚爱的长兄自杀,这给巴金极大的刺激,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黑暗社会的压迫和反抗清绪,集中向旧家庭发泄,虚构了一桩桩血案,更加义无反顾的攻击专制主义。他认为旧家庭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包括他长兄在内的一切青年的幸福。这种反抗与破坏的情绪转化成为《家》的激进的风格。这种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是《家》在三四十年代所以能产生积极而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4页 主要内容
《家》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春》
觉慧逃出家庭获得了自由,家的悲剧还幕幕上演,觉新兄弟继母周氏娘家人,来成都要觉新表妹蕙完婚,蕙聪明美丽,女孩却被顽固父亲许给荒淫陈家,大家都替惋惜,觉新在梅身上看到了瑞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时,觉新爱子海儿不幸病死,对生活更加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淑英被父亲许给冯家,极力想挣脱幸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完婚。也使开始支持觉民等人计划,最终淑英在觉民等帮助下被护送了上海。《春》结尾觉新等人收到从上海来信,信倾吐了获得自由幸福。
成都高公馆有五房儿孙,大家族高老太爷是大家庭统治者,五房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继母及继母女儿淑华因父母早亡现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熏陶,却敢顶撞长辈。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却接受了父母安排另娶了瑞珏,婚后过得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妻子,又忘了梅。特别在梅出嫁不久成了寡妇,回成都两人见面带给无穷痛苦,不久梅忧郁病逝。
觉民与觉慧外出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爷爷训斥并被软禁在家。觉民与表妹琴相爱爷爷却定下亲事,觉民此时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间受气,觉慧三兄弟叛逆,对家里丫头鸣凤有朦胧好感,高老太爷要鸣凤嫁给自己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绝望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重病身亡。家大办丧事,要生产的瑞珏被高老太爷陈姨太,说要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反对,因照顾不周,瑞珏难产而死,觉新痛悔心情,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秋》
蕙的灵柩停庙已经年多,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要让入土安,觉新与觉民威胁下,蕙才得存身之地。糊涂父亲又将儿子推入火坑,才17岁有了肺病迹象,父亲周伯涛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娶了冯家小姐,夫妻两人感情不错,妻子脾气大,儿子夹在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因病去世,留下新婚妻子和腹胎儿。
三房克明女儿跑有所悔悟,两弟弟却想卖掉公馆分家,儿子又不争气,克明郁闷丢下怀孕妻子去世,淑英丫头翠环敬佩觉新人,三太太决定给觉新。
高公馆卖掉了高家四分五裂,觉新给觉慧与淑英信,写各房情况。四房五房继续着荒诞生活,几堂弟依顽劣成性,三房与他们住得近保持着亲密关系,自己娶了翠环并当作妻子看待,至于觉民与琴也按们意愿举行了新式婚礼,并即出外工作。
第5页 名言佳句
1、人生无常,前途渺茫。
2、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
天幕的蓝色也淡了一点。
只有银盘似的明月
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
3、大概人就是这样,要到自己吃够了苦,
才会觉悟,但是可惜又太晚了。
4、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5、现在梦醒了,可是什么也没有,
依旧是一颗空虚的心。
6、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
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
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7、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
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
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
过后他又想,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健忘,
所以才能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家永远是游子归宿的港湾
曾几何时,我在那破旧的老屋诞生了,
就像上面那图土木老屋,
太像了我老家祠堂内边的老屋一角落
族内大大小小兄弟姐妹们都在那儿出生
妈妈生我时听说不是很顺利
当时在娘胎里比较小个
加上那时候农村里生孩都是请接生婆
没钱上医院待产
于是乎我也是在老屋里
比较艰难地走出来的一个人
经常会梦回老屋童年的片景
长大了父母送我去学校读书
有了同学伙伴
家里也搬出祠堂外
父母也正式独住与爷爷奶奶分家
从此我的世界也开始了
中考毕业后
我正式被国家调配去福师大福清院就读
同学们都换新了
几乎都是青一色外地人
不过还有六七个我们莆仙本地人
那时候刚踏进大学门
就如一只不懂世事的小羊羔
胆小畏惧不会与人交友
看到同学们大部分都是那么落落大方
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很有范
我穿插其中是那么的不协调感
坑坑洼洼的学业路
其实我也有收获好多美好的回忆
记得最深的还是在市里凤凰山
那是我经常出出入入的休憩站
有去城里难免凤凰山都有绕过
那里有我青春期间最美好的足迹
有我恩师对我惇惇教诲
有我奋斗过的昭华光阴
更有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激流三部曲》,包括《家》(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春》(一九三八年初版)、《秋》(一九四年初版)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
《家春秋》是中国作家巴金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7年。主要通过讲述主人公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在社会变革、家庭冲突和个人命运中...
在高氏豪门书香门第的遮掩下,克安、克定们盗卖财物,玩弄丫头,这些旧制度的卫道士表面严峻而背地里龌龊。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
《家春秋》是一本适合中学阶段的孩子阅读的书籍。这本书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成长。通过家庭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和尊...
1、作品以“五四”的浪潮度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
1.家春秋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
巴金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
生之中,却...巴金老人的一生,都在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可以说,他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然而在他的...
巴金《家》23万字,是完整的。《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约有630多个字。《秋》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有42万字。激流三部曲》,...
1、巴金作品《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