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李擎|相逢未嫁时

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相 逢 未 嫁 时

唐代诗人张籍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流着泪把明珠还给你,恨只恨,我没有在单身的时候遇到你。诗人张籍以一位“双泪垂”的少妇之名,表达了自己守身如玉的愿望。据资料记载,张籍生于公元767年,卒于公元830年,中唐以后,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欲拉拢张籍支持藩镇割据。然而,作为韩愈弟子的张籍,并未参与其中,而是像他的老师韩愈一样,通过撰文的形式表明了自己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于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便流传至今。

由这样一段历史上的师生情,我也想到了我在从事当代艺术展览策划与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位好老师——著名批评家、互联网哲学家曹喜蛙先生。今年5月27日,曹喜蛙先生在参加一个研讨会时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北京陆军总医院。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在刚刚住进医院的日子里,曹喜蛙先生基本处于昏迷状态。大约三四天后,我才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他因病住院的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喜蛙先生因病住院的消息逐渐在艺术界传播开来。随后,艺术界的许多爱心人士纷纷给予了曹喜蛙先生不同程度的关心和帮助。大概是艺术界的爱心感动了病魔,也大概是曹喜蛙先生的毅力震慑了病魔,他的病情在一天天好转。后来,曹喜蛙先生又转到了康复医院,继续与病魔作斗争。

其实,即使是在康复期间,曹喜蛙先生也并未停止思考。我曾四五次到康复医院去看望曹喜蛙先生,每次去,他都会喜出望外的跟我聊很多关于当代艺术的事情。尽管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是很完美,但我依然能感受他那逻辑的严谨与思想的激情。果然不出我所料,从8月份开始,曹喜蛙先生竟然开始发表文章了。从目前已经发表的5篇文章来看,病痛的折磨似乎给曹喜蛙先生带来了新的生命体悟与思想源泉。

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本文作者李擎与曹喜蛙先生共同出席“2016中国当代水墨年会”

从缘分的意义上来说,我和曹喜蛙先生的结识是源于当代艺术。纵观中国的批评家群体,曹喜蛙先生算是比较个性的一位。当然,这种个性是源于他在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时,有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同时,由于研究媒体和互联网哲学多年,曹喜蛙先生对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特别敏感。诸如,他曾经发表了《中国行为艺术起哄简史》《互联网哲学与当代艺术的起哄美学》《中国当代艺术的神山与诸神降临的前夜》等“另类”批评文章,文章中处处彰显着一种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我想,这大概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

就在刚刚结束的假期期间,曹喜蛙先生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中国病人四天的追忆》。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在医院里我曾经失忆,据说大脑里分管记忆的零件坏了,因为脑出血有很多后遗症,后来两三个月的我还不能想起身边人,如我妻子的名字。为了增加记忆,后来索性找了电脑,想通过电脑恢复记忆,试图写一点东西”。这段幽默而质朴的文字蕴含着一位“病人批评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思想的眷恋。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说一下韩愈和张籍这段师生情。张籍早年曾经生活贫苦,后来遇到了韩愈。韩愈是个爱惜人才之人,先是帮助张籍争取到了功名,后又举荐张籍为水部员外郎。张籍虽官位不高,但才华极高,在爱惜人才方面,可谓继承了韩愈的风格。诸如,唐敬宗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唐代诗人朱庆余曾在参加进士考试期间,写了著名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诗,借以向张籍寻求帮助。张籍由于欣赏朱庆余的才华,于是,回复了著名的“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一诗,用以鼓励朱庆余。不久后,朱庆余考取了进士。于是,这两首诗也成就了张籍惜才爱才的千古佳话。

人的一生也许会遇到很多位类似老师一样的朋友,人的一生也许会经历很多次类似师生情一样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深浅和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与这种感情“相逢未嫁时”,便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李擎,山东淄博人,文学学士,当代80后职业策展人、媒体人、艺评人,现居北京,中国宋庄艺术论坛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思潮。先后在《东方美术报》《书画世界》《美术报》《齐鲁晚报》《山东艺术收藏》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批评与访谈文章,2017年9月,被艺术广东:当代艺术博览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策展人奖”。

恨不相逢未嫁时

白居易,一位传颂千古的诗人,他的爱情却充满了无限的遗憾。

相识这一年白居易11岁,湘灵7岁。

他与湘灵相识始于白居易的父亲随母亲迁居至父亲任职的符离(今安徽宿州)。当时湘灵比白居易小四岁,两人青梅竹马,共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爱情逐渐萌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白居易也在在诗中赞美湘灵的美貌和才情。

《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那一年白居易27岁,快到而立之年,本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但是当时的社会门第观念根深蒂固,这段纯真的爱情遭到了白居易母亲的反对。认为湘灵出身低微,与白居易门不当户不对,坚决反对两人的结合。在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白居易无法违背母亲的意愿,最终离开符离,前往江南叔父处求学谋职。在离别时白居易写下《潜离别》等诗篇,表达对湘灵的不舍。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

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白居易在长安考中进士后,曾经向母亲恳求与湘灵结婚,但母亲依然拒绝。白居易努力抗争,试图打破门第屏障,最终还是无力改变这个现实。最终也只能发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呐喊。直到36岁,白居易一直未婚,饱含着相思之苦。

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白居易37岁,在母亲以死相逼下,娶了妻子杨氏

与湘灵青梅竹马的感情,在此暂告一段落。

后来的白居易后被贬官至江州,途中遇到了瓢泊的湘灵父女。这次意外相逢,两人抱头痛哭,白居易写下了《逢旧》,表达这次重逢的悲喜交加。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 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 少年离别老相逢。

这一年,白居易44岁,湘灵40岁,一直未嫁。

相逢未嫁时全文阅读 李擎|相逢未嫁时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门第观念的重视,从而对个人情感自由的限制,导致了这段遗憾。

相关问答

“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全诗是什么?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今人每喜用“还君明珠双泪垂”...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什么意思?_作业帮

[最佳回答]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而在当时的张籍,这首诗的用意,是婉谢而不愿就...

恨不相逢未嫁时歌词全文-泺瑶Tiffany的回答-懂得

冬夜里吹来一阵春风,心底死水起了波动,虽然那温暖片刻无踪,谁能忘却了失去的梦,你为我留下一篇春的诗,却教我年年寂寞度春时,直到我做新娘的日子,才...

恨不相逢未嫁时全诗意思?

“恨不相逢未嫁时”一句出自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

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那首诗.全诗是什么?

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那首诗,叫《怅然若失》,它出自杜甫之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待到相逢未嫁时出自哪首诗?

人生无悔泪双垂据我所知,没有那位大师会写那么没有文采的句子我知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句出自节妇吟年代:【唐】作者:【张籍】君知...

幸得相逢未嫁时结局是什么?

最后司恬嫁给了商雨,二人育有一子。《幸得相逢未嫁时》作者是“是今”,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内容简介有一种债主,你借了他的钱,还钱他不要,非要让你...

恨不相逢未嫁时,什么意思?

恨不相逢未嫁时,意思是说女人碰上了自己心仪的男人,但是女人自己已经不是女生了,她已经嫁为人妇了,她悔恨自己嫁的太早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两个人结婚走在了...

恨不相逢未嫁时是什么意思?

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意思就是非常的怨恨,恨在相逢的时候,并不是自己能够嫁人的时刻。对的人,就是在自己相逢遇到对方的时候,刚好能够嫁人,这才是最幸福的。恨不...

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什么事情所写?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并没有完全平定,当时朝廷无能为力,只好双方妥协,听任叛乱势力转化为藩镇割据。但割据后的藩镇并不安分,凭仗其强大的实力,偶尔也寻衅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