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时候遇到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她喜欢鲁迅,我喜欢沈从文,我们经常互相借阅对方的书,遇到喜欢的文章会和对方分享,读到酣畅淋漓之处心里还想着不知道她读了这段会怎么想。那段亦师亦友的时光无比美好,以至于后来我对阅读这个喜好总是很坚定。
讲完《端午的鸭蛋》那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她有点激动地跟我说,为了这篇课文她又重温了汪曾祺的书,他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就师从沈从文,我一定也会很喜欢他的小说。在那之后没多久,这位老师另谋高就离开了学校,我也没有来得及去读汪曾祺的书。
直到多年后我毕业、工作,零零散散买过几本汪曾祺先生的书,每次读起我都会有种内心的喜悦,总能想起那位老师神采飞扬讲课的样子。
这套《典藏汪曾祺系列丛书》看着就很古朴雅致,旧绿色布面的封皮带着一丝厚重的年代感,特别是这本《八宝辣酱》,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他的书。他是作家、生活家,也是美食家。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他包括《老鲁》、《戴车匠》、《安乐居》等26个短篇小说,他是一个极会写故事的人,看着清淡的文风,透着热闹的生活气息,各有各的味道,酸甜苦辣都沾点边儿。
西南联大的文嫂善良质朴,他写她“一天都是在屋外呆着,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
戴车匠旁的街口两边各有一个摆摊的老太婆,卖得东西完全一样。生意不错的时候亲热得像对老姊妹,我们自然也无所谓,买谁的都一样。“有时,可就麻烦,又要处心积虑,又要临时见机,又要为自己利害打算,又要用自己几个钱和明显的倾向态度来打抱不平。”
“这两个老太婆又有时这个显得比那个穷,有时那个显得比这个弱。有时这边得到侄儿一点支助,买了一堆骄傲的货色,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有时那个的女儿给她做了件新毛蓝布褂子,她就觉得不屑与裤裆里都有补丁的人相较量。”那时的人关系近,闲暇时惦记的无非是这么点家长里短,读到这段不仅不觉得离我们遥远,反而亲切熟悉。
在《囚犯》一文中他一眼便认出押送囚犯的那几人中哪个是副班长,“凡曾度营伍生活者一眼可以看出副班长与班长举动精神之间有多大差异。班长是官,副班长则常顾此失彼的要维持他的官与兵之间的两难地位,有治人的责任感,有治于人的委屈,欲仰承,欲俯就,在矛盾挣扎之中他总站不稳,而显得窝囊可笑。”
在《邂逅》中他遇到一位卖唱者,唱了几段人们才发现那人眼睛空空落落的,不大有光彩,有人低声说他是瞎子,有人说是“雀盲”,他却笃定:“瞎眼人脸上都有一种焦急愤恨。眼角嘴角大都要变形的,雀盲尤其自卑,扭扭捏捏,藏藏躲躲,他没有,他脸上恬静平和极了。他应当是生下来就双眼不通,不会是半途上瞎的。”
这些一笔带过的人物尚且如此真实精确,更不用提他费些力讲起的高大头、章书芳、薛大娘、云致秋……这些人的一生,读一遍便是在他们的命途里走了一遭,在那特殊的时代里逛了一圈。
还用怎么说他写得有多好呢。
几天前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公众号的征文启事,里面直言不讳道:家庭、伦理、婆媳大战、智斗小三,情节越抓马越好,一定要足够吸引人。
新媒体人也在内卷,他们在赌,是不是只要坏人足够坏,下线再低一点,好人被欺负得再可怜一点,逆袭得再潇洒一点,就能多侵占用户的几分钟,在众多爆款推文中脱颖而出。可是这样的东西,读完除了牵动情绪感慨几句“真可恶”或是“真可怜”之外,还剩下些什么呢。
习惯了浓油赤酱,再读汪曾祺,就像是清粥小菜、小葱豆腐,好吃又养胃。故事里的人物都带着温情向你走来,熟悉的就像是自己的街坊邻居。哪怕是让人悲戚的结局,也不会觉得悲凉,让你读完能继续带着热爱去享受生活。
这就是他的好,清淡却有大雅。真庆幸那位老师曾向我提起,真幸运我没有错过。
#夏日美食记录#
今晚下班,做的米饭炒菜,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冬至饺子、夏至吃面”。
虽说就两个人,也做了四个菜。
凉拌菠菜,这次我放的芝麻酱加花生酱,营养又美味,味道也更香。煮毛豆,调料只加盐、香叶和干辣椒,盐多放一点,煮好后再泡一会儿更入味。炒了醋溜土豆丝、西红柿鸡蛋,都是家常菜,但带点酸味的菜比较适合夏天吃。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我单位离家远,爱人下班早,一般是他做饭,他是素食主义,做菜都比较清淡、简单。那时,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日子宁静惬意。
后来,我们有了孩子,又搬了家,变成我下班早,做饭的任务也就自然由我负责,一直持续到现在。
三口之家,因为有了孩子,吃饭就就不能简单随意,更注重营养和搭配。那时,我每天下班在班车上就开始琢磨,今天晚上吃什么,明天早上做什么。作为家庭煮妇,我不仅是家门口那家生鲜超市的常客,每周还要到远一点的大型商超进行各种食材大采购。
每天下班后,为了让儿子放学回来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我几乎作战一般,提前安排好每一道菜品程序、步骤,像陀螺一样飞快地在厨房里忙活着。儿子进家门后,通常第一句话就是:“老妈,今天吃啥呀?”我一说有什么肉菜,儿子总是开心的欢呼起来,他可真是无肉不欢啊!
儿子上小学、初中时,每天晚饭时间,是一家三口团聚的快乐时光。我们相互诉说着学校、单位发生的各种趣事。
后来,儿子上高中以后,除了早餐以外,都是在学校食堂吃。上大学以后,更是只有寒暑假才能在家吃饭。现在读研,也不知这个暑假能回来吗?
虽然,现在我不再为做什么晚饭而忙碌了,但是,有时还是很怀念儿子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日子。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 ,就已过半生。我们从最初的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 ,现在又回到了最初。
龙应台说:“父母与子女,只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就像鸟儿长硬了翅膀就要飞出巢穴,小动物长大了就要自己外出。儿子终将也要组建自己的小家,做家里的主心骨,呵护和庇护他所爱之人,给自己和家人一份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生命的延续,一场爱的接力。
人间烟火,三餐四季,日子并非都是浓茶烈酒花团锦簇。清粥小菜,家人相伴,便是最好的光景。
平凡的日子总会有惊喜的遇见,疲倦的生活中也总会有些温柔的梦。
你安好,我无恙,岁月如歌,我们都不慌不忙。
相关问答
谢谢邀请我就比较喜欢喝粥了因为我觉得粥最养胃了而且好消化我肠胃功能不好配点清淡的小菜这样吃真的很舒服还不会长肉特别是晚上吃最好了谢谢邀请我...
意思是:人生就像一碗清粥,虽然看似平淡,但其中包含了无数的味道和经历。清粥虽然简单,却需要经历加热、搅拌、等待等一系列过程,才能煮得透亮清澈,这就像人生...
[回答]我觉得加盟清粥小菜挺靠谱的,清粥小菜老少都适合吃,而且是很有营养的餐饮,只要你会熬粥,懂食材就可以经营,就算你还是不会,清粥小菜总部也会给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