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网络)
小时候,最怕一种人。他们或者用扁担,一头挑着板凳,挂着洋瓷盆子,一头挑着一只木箱,带一只小镜子;或者倒背着一只藤椅(或竹制的靠背椅),椅子中绑着镜子、洋瓷盆子,胸前挂着一个布包包。不管哭闹、打别有多厉害,只要听得家中老人拖长了声音高声喊得:待—诏—儿,这里有个娃娃不听话,快来把他耳朵割起去!保管立马停住哭声,忍住抽泣,安静下来。
在我老家一带,老人们称呼理发师为“待诏”,带着一个类似京腔的儿化音。这些待诏随身的工具,除了一条板凳,一张小镜面,一个脏兮兮的刷子,一把长着梳子和剪刀结合样子的剪子之外,就是一把刀刃亮晃晃的刀子最吓人了。这把刀子,既可以耳发,又当刮胡刀。
每当看到他们拿出那刀子,在一块皮子上来回晃荡,我头皮就一阵阵发麻。有几次,我不是被剪子尖刮破了头皮,就是被刀子刮伤耳朵,鲜血直流。或许是因为有这种心理阴影,我从小就很怕理发。
当然了,那时在农村,不用文明叫法“理发”,而是更加形象的称谓:“剃头”,或者“剪脑壳”。
待诏一般都是男性,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逢场天(我们那村的土话念“赶场天”),他们就在街上,将板凳撑起,挂上一块镜面,就开始了营生。闲场天(我们那村的土话念“寒场天”),他们挑上工具走乡串户,路边可以接活,檐边屋角也可以施展手艺。总之,他们靠着这份手艺吃遍百家饭。
大概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那个乡,多了一个女待诏。
我是很怕剪头发的,可母亲带我去这个女待诏那里,我都表现得很听话。现在想不起来,是她长相真的让人亲近,还是手艺真的过关,不会刮伤我的耳朵。只隐约记得,她在破旧的炮台后有一个简陋的小房子。每到逢场,生意总是很好,年轻的男子,都爱往那里跑。
这女待诏带着一个不大的女娃儿,浑身脏兮兮的。当她来了生意,不去照管,这女娃娃眨眼时间就不见了。一收了生意,她总是要寻找这个娃娃一番,场前场后,到处问人。
这小女娃的老汉儿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集中干农活的时候,那些男人们歇稍吃叶子烟的时候,就要摆起这个女子的故事。有的说,这女子是坝下来的,男人因为抓到她跟另一个男人厮混,提刀便将那人骟了,结果被判了重刑。有的说,才不是呢,她是克夫,两任男人,第一任是打谷子口干喝凉水,激死的。第二任男人是杀猪匠,喝醉了杀猪,结果猪儿打脱了,将他顶死了。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轰动全乡的大事。
记得那是酷热天气下的一个逢场天,放学之后,我走场中去寻找母亲,帮她收拾没有卖完的蔬菜背回家。结果,在乡办公楼前看见令我血脉贲张、脸红耳赤的一幕:女待诏跟另一个男人被捆在办公楼前,待诏上衣被撕成了条状,两只硕大而饱满的乳房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而那个男人只穿一条短裤,浑身被打得血肉模糊。街上的人都在指指咄咄,议论纷纷。
故事并不复杂。男的就是我那个生产队的,是个二流子,有妇之夫,常常偷鸡摸狗。他去找待诏剪头发,不知道好久两个人就好上了。结果,这一天逢场天,女待诏没有摆出剃头摊子,两人寻了个快活地正在快活,却被男人的正房带人逮了个准,押到乡政府来要说法。
如此有伤风化的事情,在80年代末期闭塞的乡间,可想而知,会引来多大的波澜。可惜,因为有儿童不宜的场面,我妈赶紧把我带走,我没能看到剧终。后来听大人们摆起故事结果,我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是:
乡里的公安要将二人押送到区派出所(那时的行政编制是,县下辖区,区下辖乡、或者镇。90年代之后,撤乡并镇,很多乡都成为集中村了。我们那个乡就是如此)。待诏昂起头,挺起胸,质问那个男人:你敢不敢娶了我?
那男人不敢直视她的眼睛,没有回答。
待诏又问:你敢不敢娶了我?
男人怯懦地说:我……我……
待诏恶狠狠地忘着男人,说:我恨你!
然后,待诏又带着怨恨的眼神,环视周围群众。猛然间,一头撞在办公楼的墙角上,当场毙命。
隔了一段时间,人们在逢场天茶馆中摆起龙门阵,才发现一个问题:那个男人和小女孩,从待诏死后就都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是生还是死。这个故事至此边结束了。
前几年我回乡里去,问生产队那些年长的老人,后来见过男人和那个小女孩没?
有人说,男人在广州病死了,小女孩当了坐台小姐,挣了钱,回来给她母亲迁过新坟。
有人说,男人靠打工将小女孩抚养成人,读了大学,嫁了个好人家,过年还开着宝马车回家来过。
有人说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待诏死后,男人将她安埋之后,就疯了。小女孩在母亲坟前守了几天,被人贩子卖到山东去了……
回到那淳朴年代,你还认得这些老古董吗?
在时间的长河里,总有一些东西,静静地躺在记忆的角落,等待着被重新拾起。想象一下,80岁的爷爷辈,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仿佛能透过岁月的尘埃,直视那些老物件的灵魂。
而60多岁的大叔大婶,或许还能认出其中的八成,嘴角挂着一抹怀旧的微笑。至于90后、00后的你我,听到这些名字,是不是觉得既陌生又好奇,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魔力的时光宝盒?
弹棉花三件套,是那年代的“音乐家”工具,弹弓、磨盘、还有那个叫不出名的小家伙,共同演奏出一曲曲“嘭嘭嚓嚓”,那是冬日里最温暖的背景音乐。
牛嘴笼,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发明,它教会了我们专注的价值,即使是最平凡的耕牛,也要学会不被沿途的诱惑所干扰,一心向前。
补锅匠的挑子,简直就是移动的“魔法工坊”,火炉、风箱、各式工具应有尽有,每一次修补,都是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生活态度的致敬。
锥子与纳鞋底,妈妈手下的温柔,一针一线,穿引的是对孩子无尽的爱,每一双千层底,都是童年的奔跑与梦想。
网耙、木钻、烘笼、木升...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古老的咒语,唤醒的是一段段关于勤劳、智慧与自足的传说。
还有那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不知名老物件,它们像是时空的信使,等待着某位智者的解密。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即用即抛,但别忘了,正是这些老物件,构建了我们文化的基石,它们教会我们要珍惜、要创造、更要传承。
作为这篇文章的记录者,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藏着一个时代的温度和故事。
它们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让我们一起为这份记忆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也让这份珍贵的历史得以延续。
记住,每一次分享,都是对过去的一次致敬,也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
点赞、转发,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属于每个人的乡愁。
相关问答
这本小说名叫《我的乡村艳史》。《我的乡村艳史》作者:楚非,分类:其他小说,状态:连载中。文案:我把余若楠让进屋,转身给她倒茶,余若楠一眼就看到我桌子...这...
你们不能啊……魏小达是《乡村艳史》里的人物。乡村小青年魏小达,初中辍学后闲居家中,凭着活络灵光的头脑和一身胆气,义气,还有色气,混得风生水起,众美环绕,...
《沪上烟雨》作者:梅津十律简介四小姐趴在学堂外头,笑得花枝乱颤:“三哥!侬快来看,询哥儿瞧着漂亮姑娘流鼻血得嘞,好生丢脸!”傅寒笙无奈浅笑,踱步下...
谢谢邀请。骨子里就透露出性感的女演员才是真的性感。性感也分很多种,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不同风格的媚骨天成吧。王思懿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读者不是很熟悉...
[最佳回答](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
《烈火军校》讲述代兄从军的谢襄女扮男装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与玩世不恭的富家子顾燕帧和冷静沉稳的沈君山成为同学,共同粉碎敌人阴谋,收获爱情并实现爱国抱负...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每每想起便生出隐隐的痛楚。如果说母爱如水,细腻、温柔,那么父爱就如山,坚毅、深沉。父亲对我的爱现在已经无法让我用文字来形容...
大秦帝国系列大明1566我的团长我的团琅琊榜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超感警探老婆喜欢看偶像剧让我一个劲的给她白眼一直啃老的老二苏明成(郭京飞饰)毫无悔改之心...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剧组演员徐熙颜发布内涵微博,暗指剧中格雷丝的扮演者曹曦文,带资进组并疯狂加戏,成为事实上的女二号,使得自己这个原著中的女二号戏份大...
这4句台词得怎样的心理建设才能说得出口呢:第一,《锦绣缘之华丽冒险》,左震:“荣锦绣,我允许你做我的女人!”左震被荣锦绣救了3次,他认为荣锦绣是喜欢他...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