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毛主席最为经典的一首词,那么《沁园春·雪》一词的呼声肯定最高,这首词写尽祖国大好风光,评尽中国历史英雄,其中情怀,他人难及,可说是千古绝唱。
近代诗人柳亚子就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其时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作战,在清涧县袁家沟休整。毛主席在这里居住期间,下了一场大雪,天地之间,均被白雪覆盖。主席观此天地壮景,感于祖国风光之壮美,写了这首千古绝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起句总写北方的雪景,“千里”、“万里”,虽是用俗了的字眼,但接以“冰封”与“雪飘”,一下着将读者的感受带入了一个漫天飞雪、天地一白的世界之中。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莽莽,白茫茫的样子。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为冰封,不再流动。
这两句以长城和黄河为视点,写雪景之壮丽。举头远望,长城内外,都被白茫茫的冰雪覆盖,黄河上下,都被冰封,不再奔流。
长城是祖国最有象征意义的建筑,黄河,是祖国最有象征河流,这两句一落笔,便有蕴含着主席胸怀天下的情怀。从诗词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两个叠词的运用,也让人读起来极有韵律的美感。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雪之下,山岭就像舞动的银蛇,高原上的大山就像在奔跑的蜡像。
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北国雪景,同时化静为动,山川仿佛在飞舞,在奔跑,写得极富想象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阙最后这句,主席设想,雪晴之美景。等雪晴之时,红日出来,映照着皑皑白雪,一定分外的妖娆好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看到如此壮丽的祖国雪景,不禁引发主席的感慨,如此美丽妖娆的江山,从古至今不知引得多少英雄为之倾倒。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这里,主席一口气历数从古至今那些最为伟大的英雄豪杰,指点江山的豪情,溢于言表。
秦始皇汉武帝,一个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一个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皇帝,但他们的文采才华都不行,而唐太宗宋太祖,在治世的功绩上不及秦皇汉武,文采上更好一点,但依然没有留下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于一代“天之骄子”成吉思汗,打仗倒是不错,却没有一点文学才华。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主席说,曾经的英雄豪杰,都已经过去,成为历史,要论人物的杰出风流,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毛主席的这首词,纵横天地,往来古今,在壮丽的大好山河之中,指点历代英雄,他胸中那江山壮阔,舍我其谁豪壮之情,让人无限景仰,这首经典词作,必随主席万世诵传。
最近,为了写好自己的长篇电视剧《笑傲人生》,我反复观看了《毛泽东》、《觉醒年代》、《数风流人物》、《大决战》、《伟大的转折》、《跨过鸭绿江》、《特赦1959》、《人世间》等历史长篇电视剧,深受教育和启发,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故,很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和感受;
第一,对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深刻含义的略析;
第二,对中国革命成功基本经验的粗浅认识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诗词均是中国革命的著名史诗,特别是1936年2月填写、1945年11月发表的《沁园春·雪》更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曾被近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词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在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之后的伟大杰作。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此时,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虽因雪而作、以雪冠名,但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情言志:
“过去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不管他们是‘略输文才’、‘稍逊风骚’,还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看更好的英雄人物,还是在当代。”
这是诗人对历史人生所思所想的真实感情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给出的恰如其分地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是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的英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呢?
笔者认为,首先,从广义上讲,“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泛指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的人民群众”。
毛泽东在1941年3、4月份撰写《〈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曾经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几十年来,国内外很多人都在评说评价我党我军领导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特别是“淮海战役”:
斯大林称赞说:“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陈毅和许多同志都说:“华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把他推倒的。”
毛泽东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淮海战役中经常呈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据有关统计,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
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
其次,从中义上讲,“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指“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
“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主要是指共产党高级组织里面的顶梁柱人物,如中央政治局委员、特别是常委;三大战役及其他重大战役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林彪、聂荣臻、刘亚楼······;淮海战役的刘伯成、陈毅、邓小平、粟裕······(乃至革命胜利后被授予的十个元帅、十个大将等)。
取得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历史经验雄辩地证明,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依靠不行;没有“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作为顶梁也不行;特别是没有“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更是不行!(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第三层意思)
再次,从狭义上讲,“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指“共产党的伟大领袖”。说到底,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就在于此。
毛泽东的这句词说的其实就是自己。前面列举的人物都是皇帝,现在自己已经成为共产党的领袖,有信心、有能力领导全中国走向解放,走向胜利。他借《词》勉励自己,一定要成就“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这个大业(那时候的革命形势已经一片大好,曙光就在前头)。
列宁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中国革命的实践(毛泽东由长期边缘化成为中共核心的客观事实)证明了这个真理。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经历了多少领导人?
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
自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决议加入共产国际,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后,中共要产生和更换领袖,需要经过共产国际的同意和批准。上述陈独秀等人,除博古外,其产生和废除都是共产国际决定的。
此外,产生共产党领导人,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必须通过“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的认可和选择。
1935年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也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而是“中国共产党对胜利渴望的选择”。
十四年的斗争实践证明,只有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不是唯二,没有其他道路)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解决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这个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的人。
毛泽东走的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理论联系实际”,“将支部建在连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的论断,从根本上找到了一条完全独立的道路(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22500人,两个月后只剩800人;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20天后5000人剩1000。
秋收起义不打长沙,毛泽东把队伍拉到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其结果呢?
毛泽东被三次撤销中委,八次受到严重警告,他为什么还是坚持继续干?
因为他身上有一个弥足珍贵的特点,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深刻的历史责任感”。
毛泽东终其一生,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摆布,一贯主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贯不安于现状而要改变现状。
中共历经艰难,但是最大的幸运就是最终选择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谢谢大家!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出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的词句。创作时间为1936年2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
[最佳回答]昼夜”之浩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大浩叹.�紧接着笔锋陡转又见欣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对当代中国新面貌的大歌颂,�是对以中国**...
[最佳回答]..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最佳回答]是读hai的,因为他要解释为“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所以,它是还要的还(hai)的读音。如果是读huan的话,就不知道要怎么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哪些含义登录注册?题目作业帮用户语文2016-12-12文字搜索太麻烦,试试下载APP拍照搜题问老师广告其他类似问题俱往矣,数风流...
[最佳回答]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
[回答]hai第二声就是还要的意思读huan老师都是这么读的就应该是念hai吧从古至今要算是有本领的人,还是现在的伟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赞美。该句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
[最佳回答]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