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寸丝不挂。
静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于是她立刻动身前往拜访雪峰禅师。
雪峰初见时问道从什么地方来?玄机回答道大日山。雪峰用机锋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玄机不甘示弱道假如太阳出来会把雪峰给融化了。雪峰见其出语不凡,再问你叫什么名字?玄机。一天能织多少?寸丝不挂。
当玄机礼拜而退时才走了三五步,雪峰说道你的袈裟拖在地下。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雪峰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玄机和雪峰的对话可以看出禅的不同境界。玄机的话是捷便不是禅。雪峰禅师的一句好一个寸丝不挂,那才是禅机。
让芳香开启财福自由之路。
峰问:“甚处来?”曰:“大日山来。”峰曰:“日出也未?”师曰: “若出则镕却雪峰。”峰曰:“汝名甚么?”师曰:“玄机。”峰曰:“日织多少?”师曰:“寸丝不挂。”遂礼拜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袈裟角拖地也。”师回首。峰曰:“大好寸丝不挂。”
——《五灯会元》第二卷
温州玄机尼师,曾在大日山石窟里修习禅定。有一 天忽然感叹:“真如法性清湛澄明,没有来去之相。我厌喧闹而趋寂静,怕是算不得通达法性吧?”
为了检验自己的修为,也为了更进一步,于是便决定去参访雪峰禅师。
见面后,雪峰问她:“你从哪里来?”
净居尼说:“从大日山来。”
雪峰问:“太阳出来了吗?”
净居尼回答:“如果太阳出来了的话,雪峰早就被融化了。”
雪峰再问:“你叫什么名字?”
净居尼说:“玄机。”
雪峰问:“每天能织多少布?”
净居尼说:“寸丝不挂。”
见雪峰没有再问下去,净居尼觉得自己处处占先机,高出雪峰一筹,就礼拜告退了。转身才走几步,就听见雪峰说:“你的袈裟拖地上了。”
净居尼一听就马上回身查看她的袈裟,雪峰见这情形说:“好一个寸丝不挂!”
整个故事有三轮对话,第 一轮有两问两答,而开始的一问一答很普通,禅机从第二问开始。
雪峰问“太阳出来了吗?”其实这就是随口一问,你不是从“大日山”来吗?问你“日出”的问题很正常吧。
当然,看似正常的一句话,也可以另有深意,比如:“悟道了吗?”、“见性了吗?”
做学问,老师可以问学生“懂没懂?”但修禅不是做学问,而是内在智慧的体悟,是“不二法门”。既然是“不二”,“悟”与“不悟”都不是那个东西,为什么说“千圣亦不识”?因为实相无相,非有非无,你能直接答出来必然不是那个。
所以,你还知道自己是“悟”还是“没悟”,那肯定就没有“悟”了,这样问的问题就毫无意义。
因此,师父问什么都可以,但不会直接问:你开悟了没有?因此,你来自大日山,那就问你“太阳出来了吗?”;如果你来自大雪山,那就问你“下雪了吗?”;如果你来自云雾山,那就问你“起雾了吗?”......
问,可以随便问,而如何“答”就体现如何的境界。因此,勘验不在于怎么问,而在于怎么答。所以,禅宗师父的禅机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学僧是否有智慧,就在“回答”之中。
再来看净居尼的回答:“如果太阳出来了,雪峰早就被融化了”。
“那个东西”既然非有非无,当然不能从正面描述了,不管回答“太阳出来了”或“太阳没有出来”都是不对。所以通常都是从反面或侧面来回答,净居尼的回答可以说是“不同凡响”。
她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说“如果真的觉悟,也就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修行以及修行的境界等分别了”,这看似已经到了“离相”之境。
第 一轮勘验下来,净居尼的回答毫无破绽,而且气势磅礴、先声夺人。很难判断究竟怎样,所以雪峰转移话题,继续勘验:“你叫什么?”
“玄机!”净居尼平淡的回答。“玄机”是古时家用织布机的一种,因此雪峰借用此意继续问“每天能织多少布”也就顺理成章了。
“寸丝不挂。”干净利落的回答,仿佛在说:“自己虽然是玄妙的织布机,但一丝一寸的布头都不会挂上,表示自己的境界很洒脱,对世间的一切已经没有挂碍了。”
“诸法空相”,“寸丝不挂”就是“不沾染”、“不着相”,这无疑也是地道的。第二轮勘验下来,仍然毫无破绽。
待净居尼要走时,雪峰并没放过最 后的机会,设了一个局,再次创造禅机:
“你的袈裟拖地了。”
在净居尼回头的那一刻,她就彻底暴露了。缘来还是应缘了,心中还是有所粘连,看来“寸丝不挂”是说过头了。
前面两轮四问,净居尼处处占先机,说明她在禅理上还是有很深的见地的,但真正的禅不落思量,不是思辨、推理得到的知识,而是“无所住”、“外于身意”的“无心之举”。
慧能说“外离相即禅”,《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维摩诘经》讲“于三界不现身意”都是“寸丝不挂”一个道理。
正是在净居尼放松警惕,没有思虑的前提下做出的那一“回头”才是自然流露,原来她并没有像她所说的那样“寸丝不挂”。
“木樨花香”的故事中说:桂花从来不曾隐藏它的香气,花开香花自然就散发出来了。
你的本性就如花的香气,本来就不曾隐藏,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中默默地展示着。花与花香如一,你与本性如一。想要隐藏,终究是要露出马脚的。
所以,做一个真性情的人,“悟证合一”、“解行合一”,那就是佛!
可以肯定的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悟证合一”的,绝大部分都是处于“知解”、“理悟”的境界,离净居尼的修为都还有很大的距离。
大家常常把经典、高僧大德的证悟之言挂嘴边,“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而真正能做到“解行如一”的人则凤毛麟角。
无疑我是知解宗徒,在“知、解、修、证”的过程中,仅仅还处在知解阶段,连修都算不上,当然更谈不上证了。
这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本性是不可隐藏的,我的一切就在每一篇文章的一字一句中展露无疑,即使没有任何表现,心中也无比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
你不写文章、不发表评论,什么都不做,也不妨碍你真性情的展现,不要忘了:花开香自来!你在,那个就无可隐藏,因为性相如一。
但这不妨碍我有一颗“修行”的心,虽然所说的东西都是“知见”,但“正知正见”也是修行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觉察到当下的需要而不是人云亦云,沉迷于“知见”与“形式”中而无法自拔。
就像净居尼那样“说的比做的好”,而不注重实践修持,那并不是修佛的初衷吧!“悟”方能起“修”,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言如有不当请各位海涵,欢迎指正及讨论,并对您的阅读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关问答
关于明朝王恭场大爆炸一事,《明史》中的记载非常简单:“五月七日,王恭场发生火灾,死的人很多。”就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很容易被忽视而过。大体位置是今...这...
形容“赤裸裸”的成语有:一丝不挂,寸丝不挂,赤身裸体,袒裼裸裎,赤身露体。形容“赤裸裸”的成语有:一丝不挂,寸丝不挂,赤身裸体,袒裼裸裎,赤身露体。
挂四字词语:披红挂绿、悬肠挂肚、对景挂画、挂冠而归、挂冠求去、金榜挂名、寸丝不挂、挂席为门、齿颊挂人、分心挂腹、挂肚牵肠、披肝挂胆、挂冠而去、牛角...
英寸、一寸、寸头、头寸、尺寸、三寸金莲、寸缕、寸草心、鼠目寸光、一寸光阴一寸金、三寸、得寸进尺、寸草春晖、方寸、寸土、方寸之地、市...
(得出结论)2.源见“千头木奴”。指柑橘树。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洞庭千木奴,寸丝不挂手。”亦指柑橘的果实。(原因解释)3.唐元稹《酬乐天东南...
近义词:醒目,显目显眼造句1、墓碑上还留着清淡的百合香,那两行红字显得更显眼了。2、老太太指着一幅画啧啧叹息:"寸丝不挂,成何体统,还挂在这么显眼的地...
回答于2019-03-01问题下共有6条回答“挂”的组词有很多:1、不足挂齿2、心无挂碍3、寸丝不挂4、牵五挂四5、悬肠挂肚6、挂一漏万7、无挂无碍8、神武...
鼠目寸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得寸进尺、寸草春晖、方寸之地、肝肠寸断、打蛇打七寸、寸草不生、寸丝不挂、三寸不烂之舌、手无寸铁、寸积铢累、寸...
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弄假成真声东击西转危为安反败为胜以少胜多由此及彼、九死一生、水深火热安枕而卧不...
不遗寸长寸步不离寸步不让尺兵寸铁寸兵尺铁尺壁寸阴寸步难行寸步难移寸步千里寸草不留寸草不生愁肠寸断寸长尺短寸草春晖寸长尺技...寸蹄尺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