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我是京城流淌,欢迎大家继续收看玄幻大作《诛仙》小说详解视频。
今天我们将正式开始解读小说《诛仙》的剧情故事。
本视频的内容将聚焦于小说的前两回:青云、迷局
讲一讲这部玄幻大作《诛仙》的开头。
老规矩,我们先来捋一遍剧情,而后再根据剧情进行细节盘点与解析。
要想了解《诛仙》的故事,有一个人是一定要先讲的。
这个人就是诛仙中最重要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诛仙的故事。
他就是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神僧。
关于普智在天音寺的排名,在小说中其实是矛盾的。
小说的第三章,普智说了这样一句话:
“只可惜道玄真人修行远胜于我,却终究和我那三个师兄一般,放不开门户之见,放不下身份地位。”
按照普智的意思,在四大神僧中,他应该排行第四。
但在小说的第八十四章,天音寺法相在讲述草庙村惨案的真相时,却称普智为三师叔。
“那个凶手,是我的三师叔,位列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大师。”
这就与小说第三章的说法有了冲突,大家可以将其看做是作者的一个笔误,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认可普智位列第三的说法。
普智神僧在天音寺的地位很高,实力也很强。
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他是天音寺四大神僧中,当时实力最强的那个。
就连天音寺方丈普泓上人都说:
“当年我们四个师兄弟中,其实是以你普智师叔最为聪慧。”
虽然普泓在这里没有直言当时是普智的实力最强,但也能从侧面说明普智的资质与实力在天音寺一定是顶尖的,就算比普泓弱,但也不会弱到哪去?
而正是因为普智有这样的资质与实力,才能让他在将大梵般若修至大成后,提出佛道双修的理论。
这是普智一直以来的宏愿,那就是和青云门合作,将青云门的太极玄清道与天音寺的大梵般若结合起来,开辟出一条修真新道路,借此来参透长生之谜。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普智才是《诛仙》世界中真正意义上的修真者,在小说的序章中已经明确说了:
“自古以来,凡人无不有一死。但世人皆恶死爱生,更有地府阎罗之说,平添了几分苦惧,在此之下,遂有长生不死之说。相比与其他生灵物种,人类或在体质上处于劣势,但万物灵长,却是绝无虚言。在追求长生的原动力下,一代代聪明才智之士,前赴后继,投入毕生精力,苦苦钻研。”
这就说明人类修真的本质原因就是为了追求长生,得道成仙 。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长生之法没有找到,天下的修真者却逐渐有了门派之分,正邪之别。
由于彼此之间的门户之见,便发生了一系列的勾心斗角与征伐杀戮。
在找不到长生之法的情况下,人类开始选择退而求其次,追求力量,统一天下。
这才是诛仙笔下真实的修真世界。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不论是小说《诛仙》,还是《诛仙前传》、以及《诛仙二》、甚至是小说《戮仙》中,人类修真者一直都在互相残杀,相互争斗。
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修行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在这个相互争斗的修真世界里,普智的想法虽然有些天真,但却是所有修真者最该思考的问题。
普智在这里也颇有几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可等他将这个想法与三位师兄弟说了之后,却毫不意外地得到了众师兄弟的明确反对。
随后,他不信邪,几次三番去青云门找到当世最强的道玄真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却仍然被道玄婉拒。
而道玄拒绝他的原因,其实也不难想。
说白了,道玄真人拒绝他的真实原因,就像小说《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一样,就算普智的想法是真的,他来找道玄学习太极玄清道的目的的确是为了追求长生,那道玄也依然不会选择将本门道法教给他。
道玄作为青云门的掌门,他的所有选择与决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青云门的安危。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明知张小凡是无辜的情况下,还向他劈出那一剑的原因。
因为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张小凡身怀太极玄清道与大梵般若,又手持噬魂这样的魔教大杀器,这样的人一旦入了魔教,与青云门为敌,一定会给青云门带来毁灭式的打击。
在《诛仙》中,一个宗门的安危是首要的。
正是基于这一点,各个宗门之间才会产生猜疑链,就算普智说的话是真的,道玄也不会选择相信他。
毕竟万一他将青云门功法教给普智后,普智再将太极玄清道的修炼方法传给别人,这对青云门来说绝对是一个危险。
天音寺与青云门相交多年,两派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睦的情况。
但即便如此,在十年后,鬼厉遇险,青云门大乱的情况下,天音寺为了弥补自己门派的过失,仍然冒着与青云门翻脸的危险带人救了鬼厉。
被救后,鬼厉曾问普泓上人:
“青云门中高手如云,万一你们要是暴露踪迹呢?”
普泓上人淡淡道:“我令他们藏匿踪迹,是为两派和气着想,不愿正道两门横生龃龉,这才行此下策。但若果然意外,那也没什么,为救施主你,说不得也只好翻脸了。”
可见,即使是至交多年的正道门派,也还是有翻脸的可能。
说到这,就更不用提与青云门、天音寺齐名的焚香谷了。
焚香谷谷主云易岚一直都在筹谋,找机会替代青云门、天音寺、魔教成为天下领袖。
正道中尚且如此,魔教自不必说,鬼王宗、合欢派、万毒门、长生堂四大派系,基本上就一直处于大乱斗的状态下。
不过在《诛仙前传》中,魔教曾有过一次短暂的整合,这个等我们讲到《诛仙前传》的时候再说。
明白了《诛仙》中修真门派相互争斗的真实情况,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普智的想法不被世人所接受认可的原因了。
就像普泓上人说的:
普智虽聪明,却是走错了路,耽误了佛学,妄求什么长生,终于落得一个不堪下场。
同时,普智的下场也正应了小说开头的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过普智的错并不在于他追求长生,而在于他为了追求长生所犯下的罪行。
而这也是他无法原谅自己的原因所在。
在求见道玄无果后,普智失望的下山,来到草庙村。
因为天色已晚,再加上快要下雨。
所以他便决定在草庙村东边的草庙中休息一晚再走。
结果没想到却在这里遇见了张小凡和林惊羽。
林惊羽比张小凡大两岁,草庙村的小孩大多以林惊羽为首。
林惊羽与张小凡约定,如果抓住他,张小凡就要认输。
这里的认输,估计就是承认他老大地位的意思。
结果等张小凡跑进草庙被抓后,却死活不愿认输。
这就让平日里以老大自居的林惊羽感到非常没有面子,毕竟此时身后站了这么多小弟,如果还摆不平张小凡,那他老大的面子往哪搁。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再加上他偏激的性格,他才会选择用手掐住张小凡的脖子,逼迫他认输,承认自己老大的地位。
但怎料,张小凡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凡是他认定的事,就算是死他也不会反悔的,就像这次,他决定不认输之后,就算被林惊羽掐中脖子,喘不上气,他也依旧选择一声不吭。
要不是普智出手,只怕诛仙的故事,在这里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另外,作者萧鼎在这里安排的这个情节,除了是张小凡和林惊羽的出场情节之外,其实也是在为后文做铺垫。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林惊羽的性格就是那种争强好胜、同时有些偏激且冲动的性格。
而张小凡则是一个性子坚韧同时又有些认死理的人。
面对小事时,他们的反应是这样,那面对大事时,他们选择的做法也依然不会有改变。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就像在后来小说的第七十八章,张小凡被道玄逼问大梵般若来历时,因为张小凡曾答应过普智不会透露这个秘密,所以不论道玄怎么逼问,他都打算死扛到底。
其实他要是当时说了也没啥问题,毕竟有错的真的不是他,但他就是死扛着不愿意说。
就像普智问他的那句:
“小施主,刚才性命攸关,你只要认个输便是了,为何却要苦苦支撑,若非老衲出手,你只怕已白白送了性命。”
可张小凡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他宁愿对不起自己,也绝不愿对不起别人。
而这正是普智选择张小凡的另外一个原因。
这是《诛仙》这部书中出现的第一场战斗,同时也是我认为本书中最精彩的一场战斗。
通过这场战斗,我们来探究一个问题,那就是苍松与普智究竟谁强谁弱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普智作为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实力不容小觑。
而这正是苍松没有选择与他正面对决的原因之一。
因为他担心以自己的实力无法在正面快速地击败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
记住,这里我用的词是击败,而不是击杀。
因为从苍松后面出手的情形来看,他一开始是不想杀死普智的。
在这场战斗中,他起码留了两次手。
在第一次暗算普智得手后,他对普智说的是:
“现在快快把噬血珠交出来,我便给你七尾蜈蚣的解药,饶你不死。”
说明他并没有一开始就下重手杀死普智。
否则按苍松阴险的手段,个人觉得他完全可以直接将普智暗算至死。
毕竟后文他在出手对付道玄时,不仅动用了七尾蜈蚣,而且还直接上去下了重手,补了刀,道玄道行高深,才没啥大事,但依然受了不小的伤。
如果苍松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普智的话,那普智肯定早死了,毕竟按普智所说,道玄的实力比他高出很多。
就连道玄都受了不小的伤,他只怕真的难逃此劫。
苍松第二次发动进攻时,是通过毒血幡召出了毒血尸王。
在尸王与普智对战时,苍松一直站在旁边冷眼旁观。
如果他在这时直接使出“神剑御雷真诀”,完全不给普智休息的机会,那杀死普智的几率高达90%以上。
但他仍然没有选择动手。
在普智击倒毒血尸王后,他又说了一句:
“嘿嘿,果然不愧是天音寺四大神僧,重伤之下,还能破了我的毒血尸王,但你受尸王一击,又中七尾蜈蚣之毒,还能撑多久?还是乖乖地把噬血珠给我吧。”
这时,他仍然想的是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普智交出噬血珠。
但回答他的却是普智的“碧玉念珠”。
而且还逼着他现了身,这时苍松才真正地动了杀心,而且为了节省时间,他直接上来就开了大招,使出了神剑御雷真诀。
也恰巧那天是个雨天,但是苍松明白,成败就在这一招了,不论这一招能不能击杀普智,他都没有时间再耽搁下去了。
从苍松挟持林惊羽时就可以看出,他一定已经偷偷跟随普智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趁着这天是个雨夜,他终于忍耐不住,所以便选择了出手。
一开始他没有想过击杀普智,但等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击杀普智的机会。
于是便直接开大招选择和普智硬碰硬。
谁知,普智这般顽强,在生死之际,居然使出了这般威力的道法。
一击之下,他居然无法直接击杀普智,但这场斗法弄出的动静却着实不小,既然张小凡能赶过来看到。
那难免之后不会有其他人过来。
思量再三,苍松在使出这招之后,马上选择了撤离,这才给了普智吃下三日必死丸的机会。
说句实话,其实苍松在使出这招之后,普智已经是必死的局面了,书中写的是:
“他刚才强运真元,以天音寺大梵般若奇功,借佛门至宝翡翠念珠之力,生出降魔大力,方才挡下了那邪人威力无比的神剑御雷真诀,并反挫重创于他,令他惊而遁逃。但他重伤之身,又生生受了道家奇术一击,已是油尽灯枯,连最后一线生机也绝了。眼下他不过是靠鬼医给的奇药三日必死丸苟延残喘,延长寿命三日而已。”
如果普智没有三日必死丸,只怕他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所以从这场战斗的结果来看,苍松完胜,普智完败。
如果单单以道行来论,估计苍松也不会比普智差多少,二人属于半斤八两,旗鼓相当的状态。
除了他们个人的实力对比之外,青云门与天音寺的实力对比也很明显。
如果说苍松的实力和普智差不多,而普智又代表天音寺当时的顶尖战力的话,那就可以看出青云门不愧为正道之首。
他们的实力真的远超其他正道门派太多了。
就连苍松都能骄傲地说一句:像我这样实力的,我们青云门还有七个。
当然不能把道玄和万剑一算在内,这两个都是本书中bug一样的存在。
至于普智选择张小凡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将在下期的视频中为大家揭晓。
喜欢本内容的朋友,可以点波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河西县地处京畿东隅,是一个不足三十万人口的弹丸小县。可最近要搞一个大项目,准备投资十个亿建一个高尔夫球场。并要以此为依托,把河西县打造成首都北京的后花园。
经专家论证,把高尔夫球场的地址定在了县城北面的北河坝林场。可就在县政府谭县长陪同从京城请来的专家们到北河坝林场实地考察时,突发头痛病昏厥在现场。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县长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偶尔得病,本不足为奇。可奇怪的是,谭县长的这个病有些蹊跷。病发头痛欲裂,可到医院又CT又核磁的检查了个遍,愣是查不出病因。到京城大医院请专家会诊,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谭县长患上了这个怪异的头痛病,忙坏了县府大院的一干人等。有的上网用心搜集,企望从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有的下乡深入民间,设法寻求偏方妙药。后来有人探听到,在燕山深处古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个号称“鬼穴十三针”的老中医,善用针灸之术,专治各大医院不能收治的疑难杂症。
得知乡间有此高人,县政府办公室便要马上派专车接来为谭县长诊治。可谭县长考虑到,既是高人,尤其是民间的高人,一般性情都比较古怪。为表诚意,谭县长便轻装简从,亲自进山拜访就诊。
老中医“鬼穴十三针”,年逾古稀,嶙峋瘦骨。两个深陷的眼窝,如同两个黑洞。隔远望去,形同一个骷髅。因有一套祖传的针灸之术,专往人的十三处鬼穴用针。对那些医院里不能诊治的疑难癔症,是手到病除。所以,便有了“鬼穴十三针”的绰号。
谭县长来到老中医的家中,老中医将其引入内室,让人反锁了屋门。也不走望闻问切的套路,便直接往其鬼穴用针。第一针,先刺人中,左进右出。此为鬼宫穴;第二针,入手大指甲下。名曰鬼信穴;三针足大指甲下,是为鬼垒穴……直到第七针,扎入耳垂处的鬼牀穴时,老中医就听得耳边有人在说:“世传神针奇术,本为驱邪扶正,治病救人。老先生何故是非不辨,要造孽害民呀。”
闻得此言,老中医再也不敢继续用针。待他匆匆取出七个鬼穴中的针后,说了句:“恕老朽无能,不可再往下用针。”随后便叫人从外面开门送客。谭县长见状不知何故,疑惑的望着老中医问到:“老先生为何中途停止针灸,莫非我哪里做的不妥,冒犯了老先生?”
老中医摆着手说:“不是冒犯我,是你冒犯了神灵。我若再继续用针,便是丧失医德,助纣为虐。”
“如此说来,我的病是不可救药了?”
“除非你能把得病的整个过程如实说出,老朽或许还能帮你化解。”
听老中医如此一说,谭县长赶紧把如何筹建高尔夫球场,又是如何在县城河坝林场选址时突发急症的事,一五一十的道说了一遍。
老中医听罢不由微微点头,说:“这就是了,难怪呢……”
“难怪什么?”
“你可知那河坝林场的来历,你想在那里建什么高尔夫球场,岂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接着,老中医告诉谭县长,河西县城,紧邻滦河。每遇滦河汛期洪水泛滥,县城都会遭灾。据县志记载,仅清末和民国年间,县城就曾三次被洪水冲毁,城中百姓深受其害。建国后,第一任县长王县长,带领县直机关人员修筑堤坝,是为北河坝。六二年发大水,洪水泛滥,北河坝决口。王县长带领县直防汛人员,跳入水中,筑起人墙,堵住决口,保住了县城。使城内百姓免遭水灾。过后,王县长又带领县直职工加固堤坝,并在河坝外滩植树造林,建起了林场,便是今天的北河坝林场。此后县城再也没受到过水灾之患。后来王县长积劳成疾,以身殉职。按着王县长的遗嘱,人们把他埋在了北河坝林场。
听罢老中医介绍了北河坝林场的来历,谭县长似有所悟的望着老中医说:“如此说来,莫非是我在北河坝林场冒犯了老县长的在天之灵?他怕在哪里建高尔夫球场受打搅,便使出招数,让我得了这个无药可治的头痛怪病?”
老中医点头道:“定是如此。”
谭县长说:“那到底怎样,才可祛除我的头痛怪病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老中医说:“要想祛除这个头痛的怪病,得做一件事。”
老中医告诉谭县长,必须到王县长坟前说明原由,征得其谅解。而后选一风水宝地,重新安葬王县长。
谭县长回县城后,搞了一个隆重的迁坟仪式。谭县长带领政府一班人,来到北河坝林场老县长的坟前。先是把老县长生前的丰功伟绩颂扬了一番,接着又把建高尔夫球场的重大意义阐述了一遍,最后引出正题——
谭县长在老县长的坟桌上斟满三杯酒,之后虔诚的鞠了三个躬说:“为发展河西县的经济,造福河西人民,恭请老县长屈尊大驾,迁往新居安息。”
待谭县长拜祭过后,人们便在老县长的坟前搭起遮阳棚,准备动土迁坟。谁知,就在人们拿起锨镐开始破土之时,就见谭县长大叫一声,便昏厥在地不醒人事了。
人们知谭县长是犯了头痛怪病,便赶紧用车把他拉到山里,去找那个老中医。
老中医见状,当即用针刺入谭县长的“人中。”大约过了一柱香的工夫,谭县长慢慢苏醒过来。他不解的问老中医:“我是按老先生所说,给老县长选了一个风水宝地,并打算给老县长树碑建亭。可他为何还不肯放过我呢?”
老中医沉思良久,说;“但凡上了年岁的河西人都知道,老县长是个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干部。按说不会这般不通情理呀。莫非是他在担心建高尔夫球场而毁掉林场,怕日后县城再遭水灾之患?”
“可如今滦河上游早修建了大型水库拦洪,再也用不着靠河坝林场挡水抗洪。所以我才要在此建造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以发展河西县的经济,造福于民……”谭县长话说至此,头痛怪病突然发作起来。就见他额头上青筋暴突,两眼瞪得跟金鱼眼似的,整个脸部因痛苦扭曲的变了形,让人看着恐怖可怕。
看着谭县长痛不欲生的样子,其家人和属下不由苦苦哀求到:“老先生,赶快救救谭县长吧……”
老中医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在谭县长的十三处鬼穴依次用了针。
鬼穴十三针果然厉害,待老中医把第十三针刺入谭县长的舌下中缝,也就是十三鬼穴的最后一穴“鬼封”穴时,谭县长的头痛怪病立时消除。可就在此时,老中医的耳际出现了一个微弱而痛苦的声音:“心慈出祸害,你虽无心坑害河西县,可河西人将因你而遭殃呀……”
谭县长的头痛怪病被驱除后,先是把北河坝林场的树木砍光毁尽,接着又拆迁了周边的大面积民居。耗资十个多亿,建成了京东第一大高尔夫球场。
建此高尔夫球场,谭县长声言是为发展河西县的经济,造福于民。可河西人非但没能从中得到半点实惠好处,反而因拆迁用地等问题,搞得民声沸腾,怨声载道。倒是谭县长以此为契机,得以和高官大款们频频接触。打通人脉,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因“政绩卓著”而被提拔为副市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谭县长高升副市长走马上任之际,又突发头痛怪病。谭县长只好再度进山,去找那位老中医诊治。可等来到燕山深处长城脚下的那个小山村时,那个号称“鬼穴十三针”的老中医,早已变成一个双目失明,两手抽如鸡爪的废人。不用说在鬼穴用针了,就连吃饭时端碗拿筷子都十分吃力。
谭县长的随从人员悄悄问村里人,老中医是何时病成这个样子的?村里人说,老中医是在河西县的高尔夫球场落成典礼那天,用针刺瞎了双眼,又在自身鬼穴逆序反向用针,自残了双手,使自己成了废人。
得知此情后,谭县长的随从们,只好带着头痛欲裂的谭县长,无可奈何的离开了村子。
出的村来,谭县长一路哀号不止。身后却断断续续传来一阵含糊不清的声音。细心辨听,原来是已成废人的老中医,在诵念孙真人的鬼穴十三针歌谣: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相关问答
是奇术鬼医这本小说么小说主人公名字叫段郎开始是个乡村医生最后开始找他老爸有各种线索是奇术鬼医这本小说么小说主人公名字叫段郎开始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