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编又回来了,大家新年过的如何呢?近一久来,周星驰的新电影《西游伏妖篇2》很火,小编也抽空去看了看,才上映十多天就创造了10多亿的票房,真的是厉害了我的哥。相信大家跟小编一样,对电影里提到的大日如来佛、大日如来真经都感兴趣,那么究竟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
大日如来(Mahāvairocana),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大日如来的形象常见为比丘形,结跏趺坐,头戴五佛冠或结发髻冠,全身璎珞珠宝严饰,显得华丽高贵,他表示理大日的意思,称大日理法身,其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法界定印,即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置于脐下。
大日如来是生肖为羊、猴的人守护佛,是光明理智的象征,能够对其保护,带来光明理智,除妖避邪,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大日如来真经是密宗金刚乘的主要经典之一,也叫大日经,此经是大日如来在薄伽梵如来加持的金刚法界宫所说。是胎藏界密法的集成者,它代表着一个流派、一种密法,其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自不待言。
《大日经》也是中国密宗以及由此而来的日本密宗,和韩国密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与《金刚顶经》并称两部大法。因为它有一部逐字逐句详注精疏的注释本《大日经疏》,其地位和影响在三国密宗中很突出。
此南红玉牌《大日如来》布局疏密得当,简约唯美的设计、素雅端正,再加上细润通透的质地和光滑舒适的手感,令人一见之下,再难片离。
《西游•降魔篇》中,驱魔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天残脚靠那双巨大无比的脚,空虚公子用的是空虚剑法,段小姐凭借的是祖传的手环。唯独唐三藏的法器却是一本儿歌三百首。
一开始,这本儿歌集根本毫无用处。但最后却变成了大日如来真经,唐三藏凭着它练成了如来神掌,收复了妖王孙悟空。
后来开始取经。《西游•伏妖篇》中,每当孙悟空不听命令,妖性蠢蠢欲动时,唐三藏都会吟唱那首儿歌,“孩子,孩子,为何你这么坏…”孙悟空便随即舞蹈,妖性就暂时被压制住了。
为啥一本儿歌能降妖除魔?电影里,玄奘的师傅说,因为它可以唤醒人心中的真善美,从而除去心中的魔性。它其实有无穷的力量。
电影里,儿歌可以降妖除魔。历史上,儿歌甚至可以断人生死,预言未来。
(图)《西游•降魔篇》剧照
自带预言属性的童谣
儿歌,书面称呼是童谣。谣的本意是没有配乐、清嗓唱的歌。
童谣一般都比较简短,节奏鲜明,琅琅上口。《三国演义》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童谣。
原书第三回,何进想要除掉宦官,却不料反被宦官所杀。袁绍一怒之下率兵闯入皇宫,见宦官就杀。张让等十常侍只得带着少帝和陈留王,慌忙从后门逃出皇宫。
经过一番折腾,流落在外的少帝和陈留王才被大臣们寻到,簇拥着回宫。这时书里写道: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这句童谣的意思是,皇帝不像皇帝,藩王不像藩王,千军万马逃亡北邙山。正是刚刚才发生的事情,居然被之前的童谣给说中了。
再比如原书第九回,董卓入主洛阳后,先是废除少帝,另立陈留王为汉献帝。然后自封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迁都长安后,又自封为尚父,出入都用天子的仪仗。他残害百姓,滥杀无辜,飞扬跋扈到了极点。
于是司徒王允便使用连环计来谋杀董卓。先是用貂蝉离间了吕布与董卓的关系,之后把吕布争取到了自己阵营,与他一道密谋除去董卓。计划定好后,王允便派李肃到董卓处,以天子的名义让他明天入宫,讨论禅让的事情。
董卓听到后大喜,当晚就返回长安,在相府休息,准备第二天入宫。这时,小说里写道: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首童谣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用了拆字法。
千里草,合起来是董字。十日卜,合起来是卓字,连起来就是董卓。何青青,意思是,为什么那么青啊?是感叹董卓为什么那么得志。不得生,就是将要死的意思。综合起来,这首童谣说的是,董卓,你虽然现在很得志,但马上就要死了。
(图)吕布,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
三国演义里,类似的童谣还有不少。
但想必大家都发现了,这些童谣跟我们印象中的儿歌并不一样。诸如“小白兔白又白”这类的歌谣,才是我们所熟知的儿歌。它们歌词简单通俗,节奏欢快,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而上面所写的,无论是“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还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词难懂不说,还都是与政治相关的,跟幼儿生活相距十万八千里。哪里是儿童喜闻乐见,愿意歌唱的歌谣呢?
更诡异的是,这些歌谣所唱的内容,后来都一一发生了。
于其说是童谣,不如说是预言才对。
这些童谣仅仅小说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吗?
其实并不是,它们大都是记录在史书中的,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小说家自己编撰的。
而且,不仅仅是后汉三国时期,很多朝代都有类似的童谣。比如隋末时,有首著名的童谣,“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那么,为何会有这种预言类型的童谣呢?
(图)三国五虎将
童谣还是谶纬?
对未来的预言,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谶纬。谶和纬最开始是两件事,在东汉以后基本合二为一了。
作为一种预言,谶纬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事,而是采用隐语的形式来表达。
比如那句著名的谶语,“亡秦者胡”。 它预言秦帝国将灭亡,但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些模糊,只说与胡有关。
秦始皇理解为北面的匈奴等胡人,所以派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上。
秦国二世而亡以后,因为秦二世叫胡亥,有个胡字,后人又把谶纬的胡解释为秦二世胡亥。
可以看出,上面所说的童谣,其实就是一种谶纬,只不过是披着歌谣的外衣罢了。
而且二十五史中记载的许多童谣,很多都是具有谶纬性质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谶纬为什么要借助于童谣来表达呢?
(图)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我们不妨从产品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跟产品一样,谶纬当然也是人生产出来的,它有自己的目标客户,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产生的。
产品生产出来后,首要问题就是营销,谶纬也是如此。
首先,你得告诉别人你的产品很牛,这是塑造产品价值。其次,你得设法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产品,这是要解决传播问题。
如何塑造产品价值呢?方法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诉诸来源。一瓶红酒,你说产自中国温州,那就是十块钱的价格,如果说产自法国波尔多,那就身价百倍了。
同样一条谶纬,你如果说是自己建构了一整套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可以预料的结局是,对面的听众会来一句:滚犊子。而如果你说这是上天告诉你的,那大家就会有所敬畏。
如果你还能更具体地说出,是哪位神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告诉了你,但你最初不知所以然,后来历经波折才悟出其中的预言,这样就更完美了。
描述越具体,过程越曲折,越能塑造出谶纬的价值。
但这有个问题,你可能会被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坐牢,甚至处死,毕竟谶纬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
秦始皇的坑儒不就是个前车之鉴嘛。
所以一方面要塑造谶纬的价值,另一方面还不能让人知道是谁,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民谣。
(图)秦始皇货币
童谣就是天意
传统中国是个中央集权国家,但同时它又非常重视民意。
因为民意,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对自己统治的满意与否,这是世俗的。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他又代表着天意,这是神圣的。
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上天通过老百姓的眼睛和耳朵来观察皇帝的统治,无论满意或不满意,都会通过老百姓来传递。怎么传递呢?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民谣。
民谣代表天意,除了儒家理论这样说外,还因为民谣通常很难找出到底是哪一个人所做的,这自然就会产生神秘感。既然找不到具体的人,就很可能是上天所做的。
因为民谣的重要性,东汉政府特地设置了采风官,专门采集民谣民谚,并以它来考核官员。朝廷会按照民谣所反映的民意,来惩罚或者升迁相应的官员。
而在民谣中,童谣更是其中特殊的一类。
我们如果说一个人单纯,常说他有一颗小孩子的心,就是赤子之心。
因为儿童心思单纯,说话做事没有特别的、功利性的目的。所以在古人的观念里,儿童更贴近自然,也就是离“天”更近。
儿童的某种无心之言,无意唱出的某种歌谣,就很有可能夹带着私货——上天的意志。
民谣表达民意,民意又体现着天意。
而以儿童为载体的民谣,就更进一步地表达着天意。所以童谣天然适合与谶纬,价值无穷。而且,童谣还能保护制作者的安全,可谓一举两得。
(图)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童谣更利于传播
我们上面说了这么多,只讲了如何塑造谶纬的产品价值,还没说传播的问题。
现代社会要想快速传播一条信息,很多人会想到微信,只要内容独特,或者就是有钱,十万加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古代没有这样发达的网络媒体,加上活字印刷术是在宋代才发明的,而在这之前,一般人家里更是连书也买不起。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一条谶纬快速的传播开来呢?别无选择,只能要靠人了。相比成人,儿童更是最佳的选择。
儿童心思单纯,好游戏,喜欢新鲜事物。只要谶纬的内容有节奏,琅琅上口,儿童就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游戏,忘情的投入其中。
而且,儿童彼此间传播还很快,“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
相比一般的成人民谣,童谣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因为可以代表天意,又有很好的传播能力,还可免于刑罚,童谣便成了谶纬的一种良好载体。
随着时间推移,作为谶纬的童谣更进一步被理论化了。
至少在晋朝,就已经出现了童谣荧惑论。
荧惑星就是火星,因为火星外表是金红色,亮度又有深有浅,荧荧似火。而且,火星常常乱跑,找不到一定的规律,令人迷惑,所以便称为荧惑。
(图)晋朝,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晋书•天文志》里记载,天上的五星有时会降下凡间。岁星变成朝廷上的大官,荧惑变成儿童,唱歌玩耍。填星变为老人妇女,太白星变为精壮男子,在山林之中出没。辰星变为女子。
自晋以后,关于“荧惑”的说法更是源源不断,唐代的潘炎甚至作了一首《童谣赋》,“荧惑之星兮列天文,降为童谣兮告圣君。” 由此可见童谣荧惑说在当时的流行。
于是,本该是最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政治面前,也是无处可遁。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江河散人
相关问答
电影《西游降魔篇》大结局中,孙悟空大怒将玄奘打成重伤并拔去头发,此时三名驱魔人:五形拳、天残脚、空虚公子出现欲制伏孙悟空,但实力相差太远,反遭孙悟空先...
1.唐僧2.因为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师徒四人,而西游降魔记是西游记的一个衍生剧,最后的出场自然是主角之一的唐僧。3.值得一提的是,西游降魔记是一部以唐僧为...
千万别纹身,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自己有买卖那随便,普通人别纹了,我就是在不太成熟的情况下,纹了身,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全身都是,想找个正经工作都找不到千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