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仕途失意的苏轼来到密州,当年的正月二十日夜,他梦到了暌违十年的结发妻子王弗,醒来后写下了这一首千古名词。
苏轼这一首词的个人风格比较突出,题为“记梦”,但上阙却一直在抒情,到了下阙方才开始“记梦”。 在这首词中,对于“梦境”的描绘,苏轼点到为止。侧重点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伤感,而不是追忆往昔。因为创作这首词时,他已经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王弗逝世十年间,苏轼为仕途流寓奔波, 因为与王安石失和,在政治上遭受压迫。后来担任密州知州,公务繁忙,哪里还有心情思念前妻?但是说他不思念,他也并非是真的不想。从前与王弗十年恩爱,点点滴滴都深埋在他的潜意识里, 最后出现在这一场梦境之中。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是乡贡进士王方之的女儿,她自幼酷爱读书。 十六岁时与苏轼成亲,侍奉公婆、恪守妇道。
苏轼一开始并不知道妻子通晓文墨,后来发现,每当自己读书的时候,王弗都会一直站在旁边不肯走。有时候他读的书内容忘了,王弗却能记得一清二楚。
再相询问,才发现她原来知书达理,只是不爱在人前显露。后来苏轼解读文章上偶有错误,王弗也能给他指出来,并且表现得妥帖得当。
苏轼当官之后,王弗随他上任,经常“立屏间听之”。对于丈夫结交的朋友的品性,她也能一目了然,是一位相当有见识的女性。 因此苏轼对她是很有感情的,然而王弗二十七岁早亡。
苏轼十分伤感,王弗的父亲对苏轼说:我女儿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跟着你,希望你将来不要忘记她。
王弗生前给苏轼留下了一个孩子,她去世之后不满一年,苏轼又迎娶了她的堂妹王闰之。 古代文人求仕在外,家中少不了贤内助,王闰之后来跟随苏轼时间长达二十余年。
在爱情方面,苏轼并非“人间痴情种”。因为公务繁忙,白天他无暇追忆旧情,晚上他身边有王闰之和儿子在侧。所以,他在《江城子》中说他对王弗“不思量”。
但“不思量”并非他真的遗忘了王弗,因为王弗这个人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底,他并不需要去思考,她的影子自然就趁他空闲的时候,浮上心头。
王弗有多好,苏轼心中非常清楚,所以他在词中并没有去描述王弗的好。并且王闰之当时还在他身旁,他也不适合写得太详细。于是,他选择着重描写死别十年,千里孤坟的无限悲凉。
在苏轼这首悼亡词诞生之前,潘安仁和元稹的《悼亡三首》都曾被认为是世上最好的悼亡诗。
潘安仁从时光流年入手,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他在第一首诗中运用大量侧面描写,让人看到亡妻在屋舍之中留下的倩影、墨香以及壁间挂饰等等,让读者感同身受。到了第二首时,才开始描绘自己的思念之情。
后来元稹的悼亡诗,开头也直接通过“泥他沽酒拔金钗”、“落叶添新仰古槐”等细节描写,让读者先认识到他的亡妻,然后再开始诉说相思。
偏偏到了苏轼这里,他对自己的亡妻王弗没有只言片语的刻画,只有一句模糊的“小轩窗,正梳妆”。但是,三人的悼亡词中,就他这一首流传最广。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苏轼在文坛上的影响力决定的,另一方面也的确是由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艺术水准决定的。
苏轼在一首词中,开篇即运用时间的延长与空间的距离来营造悲凉的氛围,这种手法暗合了现代悲剧心理学。
一些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恰恰是因为时间的遥远,空间的阻隔。 所以,杨过必须要在绝情谷悬崖上等待小龙十六年,而不是十六天。
而生与死,本就是人类最为关注的话题。所以苏轼不必告诉你他和王弗曾经多么相爱,他的妻子曾经有多么优秀,就足以令读者感觉震撼了。
十年,一个人一生中有几个十年?况乎是“生死相隔”的十年。爱人与我阴阳相隔已经十年了,我没有想她。 但是苏轼接着话锋一转,又说“自难忘”。因为我不想,是因为我根本忘不了她。
我在密州,她的“千里孤坟”在眉州。我感觉到凄凉,却不知道要对谁去诉说。如今我尘灰满面,鬓发如霜,开始呈现出衰老之态了。只怕是她的魂魄能与我再会,也认不出我的样子了吧。所以,作者开始陷入受伤的情绪当中。
直到诗的下半阙,他才述说梦中相会的情形。 当时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台前梳妆,走过去和她四目相对,想说点什么,却也说不出口。
但是他亡妻的伤痛并没有就此打住。到了最后,苏轼不写自己的悲痛了,转而去写王弗,“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千里;生死、孤坟。词作开头的意象充分地抓住了所有读者,最大程度地引起了共鸣。至于这十年为谁?千里念谁?生死隔谁?孤坟埋谁?全都不重要。
生、老、病、死、爱、恨、别、离,人生八苦诗人已占却一大半。如今尘灰满面,须发皆白,面目全非。
夜间梦到前妻在窗台前梳头,早已过了说肉麻情话的年纪。而他又娶了新妻,还能再说什么呢?唯有相对无言泪千行。
最让人伤感的是,生活还在继续。亡妻将一直深埋在明月高冈上, 每年的这个时候,孤坟里都会传出断肠的哭泣声。
网上一直有人因为苏轼的一些八卦,攻击他“用情不专”,进而嘲讽他写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骂他虚伪、矫情。其实,那是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读懂苏轼的这首词。
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时间,是王弗去世十年之后,这个时候他已经与王弗的堂妹成婚近十年。从这首词的内容上看,它固然是一首悼亡词,但是事实上更像是在追忆往昔青春年少的岁月,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他本身对王弗的感情,则表现得十分含蓄、朦胧。
苏轼的思想成熟并且理智,他在悼亡过程中的悲痛是无比真实的,完全没有考虑过标榜自己的“痴情”。 而他这种朦胧表达,让这首词的解读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可能。而唯一不变的是伤感,可以被随意安放到众多场合之中, 因此广为流传。
#头条创作挑战赛#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前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王弗去世十年之后,苏轼夜里做梦,梦到了他,醒来后悲伤不已,写下了这首词,表现了他对王弗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乙卯(mǎo):乙卯年,指的是北宋熙宁八年(1075)。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经十年。
(3)茫:迷蒙的、看不清的,形容词。茫茫:形容词叠字使用,加深单字的语义。
(4)思:思考、考虑,动词。
(5)量:酌量,动词。思量:动词近义词连用。
(6)自然、当然,副词。
(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生死相隔已经整十年,阴阳两隔谁也不知道谁现在是什么样子,但是,不用想,肯定不会忘记我。
(8)凄:寒冷的,形容词。
(9)凉:寒冷的,形容词。凄凉: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10)话:告诉、诉说,动词。
(1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座孤坟,纵使寒冷,也没处去找我诉说吧。
(12)纵使:即使,连词。
(13)逢:遭逢、遇见,动词。
(1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即使相逢,应该也不再认识我了,因为现在的我已经尘土满面,鬓发也如霜雪斑白。
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1)幽:幽静的、安静的,形容词。
(2)幽梦:静悄悄的一个梦。
(3)忽:忽然,副词。
(4)还(huán):返回,动词。
(5)正:正在,助动词,表示进行。
(6)梳:梳头,动词。
(7)妆:化妆、打扮,动词。梳妆:动词近义词连用。
(8)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静悄悄的梦,忽然返回了故乡,望着小轩窗里的你,正在梳妆打扮。
(9)相:互相,副词。
(10)顾:回头看,动词。
(1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你猛地一回头,看见了我,我俩相视无言,只是已经老泪纵横。可能大多数人读到这个句子,内心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起来。
(12)料:揣度、料想,动词。
(13)断肠:人在极度思念或悲伤的时候,下腹部会有郁结之感,如同腹内的肠子在搅动直至搅断一样,所以,文学作品中,经常用断肠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思念或悲伤。
(14)断肠处:有人肝肠寸断的地方。
(15)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能料想的到的是,每年都有人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那明月之下,矮矮的松树旁边的那座坟岗。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土地乡永光村王弗之墓
这种一等的诗词的特点是情真意切,解家不需要去做太详细的鉴赏,只需要在语言的层面把该解释的文字解释清楚,剩下的情感上的体验,语言对读者情感上的感动,是每一个读者自己去完成的。解家不要试图去告诉读者如何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去被一首诗词感动,因为不管是去赋写一首诗词,还是去品读一首诗词,都是极其私人的事情,而且,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生情感经历,每一个人体会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就是,同一首诗词,感动每一个读者的感动点都是不一样的,唯有这样,才更加珍惜。
相关问答
全词(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宋词):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全词(十年生...
[最佳回答]出处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时是苏轼纪念妻子王弗所作.全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
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
[最佳回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全文如下:《江城子.乙卬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
这首词不是杜甫而是苏轼的,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而词是晚唐五代才兴起的文体。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对故友离别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全词内容包含了作者与故友的离别,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思考。...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苏轼写给自己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真的是为亡妻写的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悼念原...苏东...
“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古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原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