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结婚了。
他妹妹抱着牌位把我迎进了万家大门。当晚小姑子担心我一个人害怕,与我同榻而眠。夜里翻身之际,我的腿似乎不小心顶到了什么异物,枕边传来的闷哼声让我一下惊醒。你怎么是男子?我猛地坐起,整个人抱着被子贴着床榻内侧的墙壁,连头发丝都写满了戒备。
小姑子打了个哈欠,慵懒地撑着脑袋,另一只手则伸过来捂住了我的嘴:嘘!嫂嫂现在才发现,会不会有点晚了?与我自小订下婚约的万家少爷在我们即将成亲的前一晚撒手人寰。按照我们这儿的规矩,我还是要嫁过去的。眼下我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死,给这位大少爷陪葬,要么活,守一辈子的寡。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万家家大业大,守一辈子应该也没那么难。
次日,花轿如约来到了我家门口。不同的是,我的喜服从原本的全红变成了里白外红。而万锦虹抱着她哥的牌位来迎亲,没有爆竹,也没有其他笙箫和鸣。而我在唢呐吹出的悲恸的哀乐中,被抬进万家大门。新娘初叫,傧相的高呼声在一片沉寂中显得尤为刺耳,仿若催命。
喜婆牵着我走进灵堂,透过半透的红纱盖头,我可以看见万锦一的棺材就停在正厅中央,让万锦一从棺材里爬起来和我拜堂是不能够了。所以,还是由他的妹妹万锦虹抱着他的牌位代劳的。
一切流程走完后,我整个人已经累到不行。这会儿我就想着快点把我送回房,让我坐下歇一歇。送入傧相最后一句都要喊出口,结果被生生地打断。等等,我隐约看见有个妇人起身,迈着优雅的步子走到了我面前:知宜。我有些愣神,一旁代替她哥拜堂的小姑子先一步挡在了我身前:娘,嫂嫂一定累了,先让她去休息吧。
万夫人没有理会自己女儿,而是热情地拉过我的手,开口满是愧疚:委屈你...你以后就拿这里当自己家,想要什么只管说,谁欺负你了你告诉娘,娘给你出气。
我不知万夫人说这话的时候为何看向一旁的万锦虹,难道这个小姑子是个不好相与的,瞧着不像啊...我愣神的工夫,万夫人已经将一只上好的翡翠玉镯套在了我的手上:这个你先拿着,权当是见面礼,多谢婆母。我屈膝要跪下,却被万夫人先一步扶住:叫什么婆母,多见外,以后直接叫娘。是....这一声娘让万夫人声音直接变得哽咽起来,拿着帕子拭了拭眼角:好孩子,好孩子..娘,我先送嫂嫂回房。
说完,万锦虹拉着我就往后院走。二我终于进了喜房,坐在榻边的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行掀了盖头,入目所见皆是白色,白色的床罩,白色的蜡烛,白色的纱帘...正厅中央贴着一个大大的奠字,两侧是写好的挽联。前方香案上放着万锦一的灵位,牌位两侧的青花瓷瓶里插着盛开的菊花,几缕花瓣掉落下来,刚好装点在了祭奠的供品上。
偌大的屋子,除了上供的几样水果糕点外,再找不出其他东西,更没有丝毫人气。我揉了揉自己前心贴后背的肚子,正犹豫着要不要向供品下手,毕竟现在我也算嫁给万锦一了,我是他的妻子,吃他点东西不算过分吧...我刚将一个苹果抓到手里,卧房的门就被推开了,木质的房门发出吱呀一声,吓得我一个激灵,刚拿到手里的苹果直接从我手里掉了下去,骨碌碌地滚到了一边。
嫂嫂别怕,是我。这声音pau是万锦虹,小妹,我转过身,微微施了一礼。万锦虹笑了笑:嫂嫂一定饿了吧,母亲他们在忙哥哥的丧事,顾不上嫂嫂,我给嫂嫂拿了些吃的,嫂嫂垫垫肚子。他提着食盒,将食盒里的饭菜一样样放到桌上,没了盖头的遮挡,我这才细细打量起这位小姑子。万锦虹个子比我高上许多,看着也不似寻常闺秀那样娇弱,反倒是眉宇之间透着股英气,模样很是漂亮。这个样子倒是很像我看过的话本里的那些女侠。
女将军,你..你会武功吗?我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万锦虹动作一顿,看向我,随即摇了摇头:不会,啊...我略有失望。嫂嫂尝尝这些菜合不合胃口。特殊时期,厨房能做的东西有限,嫂嫂别嫌弃。
万锦虹拉着我在桌前坐下,明明我和她才相识,她却表现得与我很熟稔,已经很好了。我笑着接过万锦虹盛好的汤,喝了两口,鲜美的暖汤下肚,让我空着的胃熨帖了不少。嫂嫂今日才嫁过来,母亲没有让嫂嫂去前堂守灵,明日嫂嫂怕就没有觉睡了。一会儿吃完,嫂嫂若没别的事,早些休息。
万锦虹善意地提醒,我点点头:今日你也辛苦了。原本打算起身的万锦虹攥着食盒,踟跟了一会儿,又坐了回来。嫂嫂,你一个人害怕吗?要不...今晚我搬来和你一起睡。我有些好笑,现在我俩的样子,分明是她看着比较害怕:我...我其实不信鬼神的。
这样啊...看着万锦虹一副不想走的样子,我无奈地笑了笑:不过...你要是愿意留下,陪我说说话也不错。我在万家人生地不熟,这次嫁过来也没带陪嫁丫鬟,我连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万锦虹看着人挺不错的,要是能和她成为朋友,至少未来不会被闷死。嫂嫂真好。
万锦虹看着很是开心,又往我碗里夹了好些菜。三饭后,我和万锦虹前后分开去净室沐浴,我出来后擦干头发就躺到了榻上。万锦虹这一洗就是好久,我寻思着可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沐浴更为讲究。莫约两炷香后,在我迷迷糊糊即将睡着之际,万锦虹终于带着水汽从净室回到了卧房。
她轻手轻脚地躺到了榻上,见我睁开眼,连忙问:可是我吵到嫂嫂了,没有,我还没睡。我将被子分了一半给万锦虹。万锦虹愣了一下,轻笑一声,拉过被子,笑眯眯地躺在了我身侧。我俩都睁着眼没睡,但也没有说话。一阵沉默后,万锦虹先开口打破了略显尴尬的气氛。
我能问嫂嫂一个问题么?什么?我的哥死讯昨晚就传出去了。一夜的时间,嫂嫂为什么没逃?我苦笑了一下:逃。为什么要逃?那你就乐意给我哥守寡,倒也没有很乐意...我逃了。我爹娘怎么办?你们万家在这里家大势大,我若是跑了,你爹娘找上门,我爹娘要如何向你家交代?我爹娘不会那么做的...他们都做好你逃婚的准备了..万锦虹说,只是没料到你家这么守信,只能让我去把你接过来了。
这么说我岂不是错失了良机。不过,我也没觉得有多可惜,左右我也没心仪之人,至少目前看来万家的人都还不错,我在万家的日子不会差。我打了个哈欠,声音渐渐变低:一辈子也没多长,一晃也就过去了..嫂...万锦虹叫了我一声,似乎有话想说,可最终她也没说出口。
我缓缓闭上眼:那我也问你一个问题,嫂嫂想问什么?你长得这么好看,那你哥呢?他长什么样?有你好看么?我和万锦一那就是典型的盲婚哑嫁,婚约是双方父母订下的,我们这两个当事人实际上一次面都没有见过。嫂嫂觉得我好看,万锦虹低声里透着一丝愉悦。
我哥和我是孪生,我们俩的脸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我顺着万锦虹的话,闭上眼勾勒了一下,一个翩翩佳公子的形象跃然于脑海,英年早逝,真是可惜了..困意袭来。我慢慢睡了过去,我这人睡觉自小就不大老实,没有半点女儿家的样子,而且在家里我一个人睡习惯了,一时间忘了如今床榻之上多了个人。
呃...随着枕边传来的一声闷哼,我的膝盖被人推了一下,我迷糊着醒来,黑暗中借着月光依稀看到万锦虹沉着的脸。英气精致的五官皱在了一起,咬着牙极力忍耐着什么。我目光缓缓移到了自己的膝盖,微微弯曲了一下,顺着刚刚的方向...我抱着被子大惊失色地坐了起来,连连后退,与万锦虹拉开距离,直到后背贴着床榻内侧的墙壁再无可退。
刚刚我半梦半醒间膝盖顶到的东西是,我的脸仿佛被人点了一把火,烧得厉害:你..你怎么是男子?
最早接触花黄这种装饰,是学生时期所学的《木兰辞》:“当窗里云鬓,对镜贴花黄。”现在感觉我的那位老师对于此事也是不甚了解,所以我也就一知半解了。后来读《花间集》发现这个物事的出场率非常非常高,或曰额黄、或曰花黄、或曰蕊黄等等。而《花间集》和《词品》我断断续续阅读了十余年,所谓断断续续就是能读懂的时候就接着读,读不懂了就搁置,尤其《词品》,我所拥有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繁体字版本,许多字读不认识,要读懂就更加困难了。正如韩愈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有一次姑娘问我:“这本书你带在身边好多年了,还没有看完啊?很好看吗?”“不好看,很难。”
当窗里云鬓,对镜贴花黄。
照花前后镜
杨慎《词品卷二》额黄就是讲额头的妆容;紧随其后的靥饰讲的是面饰;花翘讲的是发饰。在这里我也一起谈谈。
《词品卷二》额黄:后周天元帝令宫人黄眉黑妆,其风流于后世。虞世基咏袁宝儿云:“学画鸦黄半未成。”此炀帝时事也,至唐犹然。骆宾王诗:“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又卢照邻诗:“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王翰诗:“中有一人金作面。”裴庆馀诗:“满额鹅黄金缕衣。”温庭筠词:“小山重叠金明灭。”又“蕊黄无限当山额”,又“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又“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牛峤词:“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张泌词:“蕊黄香画帖金蝉。”宋陈去非腊梅诗:“智琼额黄且勿夸。眼明见此风前葩。”智琼,晋代鱼山神女也。额黄事,不见所出,当时必有传记。而黄妆实自智琼始乎。今黄妆久废,汴蜀妓女以金箔飞额上,亦其遗意也。
《词品卷二》靥饰:说文:“靥,颊辅也。”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自吴宫有獭髓补痕之事,唐韦固妻少时为盗刃所刺,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其字二音,一音琰,一音叶。温飞卿词:“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此音叶。又云:“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此音琰。花间词:“浅笑含双靥。”又云:“翠靥眉心小。”又“腻粉半粘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又“一双笑靥嚬香蕊”,又“浓蛾淡靥不胜情”,又“笑靥嫩疑花拆,愁眉翠敛山横”。宋词:“杏靥夭斜,梅钿轻薄。”又“小唇秀靥。团凤眉心倩郎贴”,则知此饰,五代宋初为盛。嚬(pín):古同“颦”,皱眉。
《词品卷二》花翘:韦庄诉衷情词云:“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重玉佩,交带袅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按此词在成都作也。蜀之妓女,至有花翘之饰,名曰翘儿花云。
典型妆容(包含小山髻、远山眉、桃花妆、点绛唇、花黄、花翘、花钿、面靥全部要素)
“当窗里云鬓,对镜贴花黄。”从问世到现在一直被引用、衍伸、翻新。只要是写思妇、闺房女子几乎都离不开这个要素。
花黄又称花子,是古代女性粘贴或直接描画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装饰,也称花钿、香钿、面花等。粘贴材料可以用彩色光纸、云母片、鱼鳔、丝绸、金箔、昆虫翅膀、鱼骨等物制作、形状色彩各异,粘合剂则是纯天然的鱼鳔胶。现今许多大人仍然会在小孩的两眉之间用口红等颜料点个红点,其实就是花子传统的遗存。
唐代花黄(花钿)式样
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花靥”、“眉翠”、“金钿”等名目。起自秦代,至南北朝隋唐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对镜贴花黄”可以解释为对着镜子梳妆。花黄的来由,亦有一段似真似假的美丽传说:
南朝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
除了贴花黄,在南北朝时候还盛行胭脂。北朝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即是盛产胭脂的地方,失去了焉支山,失去了胭脂的产地,妇女无胭脂可用,便是失去了颜色。
从传世的文字与形象资料得知,还有一种与花黄很相似的妆扮,叫花钿。但是花钿的样式更加多种多样,最简单的仅是一个红点丹,复杂的有各种小动物及花朵的图案。二者的制作材料也有很大不同,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片、珍珠、鱼腮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而额黄多为黄色颜料染画,用黄金色的纸粘贴的额黄严格来说已脱离额黄,与花钿更为相似。
靥饰(yè shì)是指古代妇女面颊上涂点的妆饰物。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四》:“(靥饰)自吴宫有獭髓补痕之事。唐·韦固妻少时为盗刃所刺,以翠掩之,女粧遂有靥饰。”杜甫《琴台》诗“野花留宝靥”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唐时妇女多贴花钿於面,谓之靥饰。”段成式《酉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曹雪芹《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宝玉初次会面时,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座后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曹雪芹为展示林黛玉的美,塑造人物形象而作的一篇骈文。都认为这里是指酒窝,但是唐五代时期不是单指酒窝,主要是指“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即酒窝一带的妆容,或用胭脂点画,或用花子妆点。
翠钿金缕镇眉心
对镜贴花黄
杨慎《词品》中这三段文字引用了《花间集》中7位词人的12首词。我们选择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状花黄、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状翠翘及靥饰这两首来欣赏。其他的在系列之六蝶恋香衣和之七红袖添香中选择性欣赏。
唐五代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蕊黄:即额黄。因色似花蕊,故名。古代妇女化妆主要是施朱傅粉,六朝时兼尚黄色,常点额黄,沿至唐朝。山额:旧称眉为远山眉,眉上额间故称山额。或解为额间的高处。
宿妆:隔夜的妆饰,残妆。隐笑:浅笑。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三月。暂:刚,表示时间短。吴本《花间集》作“新”。还:迅速,立即。翠钗:镶嵌了翠玉的金钗,一种插于发髻的精美首饰。股:钗的组成部分,俗称钗脚。蝶双舞:钗头所饰双蝶舞形。毛本《花间集》作“双双舞”,鄂本、汤本《花间集》均作“双蝶舞”。
宿妆的蕊黄只留下依稀残迹,迷蒙的纱窗又将你的笑容隐去。你来时已是晚春时节,刚刚来又匆匆别离。相见时虽有牡丹花开,终难留住将逝的春意。
玉钗上配有金股的装饰,钗上的彩蝶舞弄着双翅。明月洒下遍地的银光,照着院里黄花满枝。欲问明月和黄花,你可知道我的心事?
这首词写思妇离情,为怀旧思远之作表现她对相聚时短,相别时速的无限怨恨之情。这种怨恨之情贯穿全篇。
上片写人、记事。开头即写初次相会时的突出印象,“蕊黄无限当山额”,先从额妆入笔,写出唐时流行的妇女妆饰美,映托出女性形象美。“宿妆隐笑纱窗隔”,写美人慵懒、怨淡的情态。此处“宿妆”,是在昭示女主晨起未理新妆,一副无情无绪的慵懒之状。“隐笑”二字,指笑意收敛、隐褪不显,表达一种忧苦、怨淡的表情。“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叙写相见旋别情事,有“相见何迟,相别何速”之意,点到“离情”的题上来。”相逢牡丹时”一语双关,牡丹既是说花,也是说人,都是最美的青春时节。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借 “暂”字表明“相见”时间之短暂;“还”字表明离去匆匆。“相见牡丹时”的欢笑与种种美好倏然远去,引起后面无限的伤感。
下片写饰物、写美景,烘托“别离”的情思。女主的翠钗闪烁着金黄碧绿的光泽。钗由两股组成,古代情侣分别时常常掰钗为二,二人分执一股,以表相思,盼望重合。以重笔描摹“金作股”的头钗,不单单是追求精致的装饰美,其深层的意蕴还在于以金钗暗示二人“似金钿坚”的爱情,以及女主对爱情持守的坚定。蝶双舞是借助钗上装饰的双飞蝶,象征脉脉芳心,同时反衬她孤独的心境。从翠钗上双双蝶舞,感伤别后的情难再遇,勾起难以平复的重重。“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二句倒装,对着当头明月的满枝繁花,也无从诉说她的心事。“心事”二字承“暂来还别离”,女主因追忆往日爱情的欢乐,更加剧对离人的相思之情,“竟谁知”透露着深深的叹惋。词情至此,已趋整合,这种无人知晓又难与人说的情感,只能沉默以对。“月明花满枝”,则是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只能对着空中明月和园中花枝,无声苦相思,良辰美景徒然虚设。
这首词的创作,很典型地体现温庭筠追求一种隐约含蓄之美。作者选择具有丰富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的“妆”与“饰”,来表达人物内心深隐情思。全词惟有结句一句是写景,却是以美景隐悲情。
清人李渔《窥词管见》第十五则: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大约此种结法,用之忧怨处居多,如怀人、送客、写忧、寄慨之词,自首至终,皆诉凄怨。其结句独不言情,而反述眼前所见者,皆自状无可奈何之情,谓思之无益,留之不得,不若且顾目前。而目前无人,止有此物,如“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类是也。此等结法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即前人亦偶一为之,学填词者慎勿轻效。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以一句或二句描写一简单之妆饰,而其下突接别意,使词意不贯,浪费丽字,转成赘疣,为温词之通病。如此词“翠钗”二句是也。
唐五代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翠翘:翠绿色的尾羽。金缕:金色羽毛。鸂鶒: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鸳鸯。海棠梨:又名海红、甘棠,二月开红花,八月果熟。一说就是海棠花,又一说即棠梨。青琐:刷青漆且雕镂有连琐纹的窗户,泛指华美的窗户。此处借指华贵之家。芳菲:泛指花草树木,谓美好时节。周祈《名义考》云:“青琐,即今之门有壳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以青涂之,故曰青琐。”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隋唐时的遗址大约在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
一对鸂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恰如飞蝶迷恋于阳春烟景。华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鸂鶒,是如鸳鸯一样成双成对儿的象征爱情的鸟。这两句写景极其鲜艳,而暗含着欢情,是人眼中之所见。景物本身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下两句把满园春色的景物由动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这两句的关键在“雨晴红满枝”。如丝的春雨飘洒之后,天色初晴,不仅没有落红满地,而是“红满枝”。由美丽成双、金缕其身、翠绿其尾的鸂鶒鸟,而到它们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纹,两情欢洽;再由池及岸,树上棠梨花开,雨后新晴,红花满枝;景色幽美,气象清新。布局有动有静,设色有浓有淡。陈匪石《旧时月色斋词谭》称温词《菩萨蛮》“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从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来衬托人情的欢愉。因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此处的着力写景为下阕的意味浓醇奠定基础。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沈祥龙《论词随笔》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是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接下来的一句又很警策:“烟草粘飞蝶。”“烟草”,总起来说是阳春烟景,即上阕那绿波荡漾的春水,那缀满枝头的棠梨。在“烟草”与“飞蝶”之间,用了一个“粘”字,可见“飞蝶”之于“烟草”十分迷恋。五、六句联起来看,上句深情无限,下句景色如画。但下句是比托衬映上句的,这“绣衫遮笑靥”的人的深情远韵,恰如飞蝶恋恋于烟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俞平伯释首句为少女的妆饰,因而说“绣衫”句“乃承上‘翠翘’句”(见《读词偶得》)。也有人认为“绣衫”两句不过写女人的衣饰精致华丽而已。而艾治平认为“绣衫”两句仍紧承上阕,继续写人情之欢愉,所不同的是:上阕情隐景中,下阕首二句,人则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来,而以真实的描绘直写她的欢愉之情。上下阕之间,“意脉不断”,六句全是写她昔时两情初遇那令人难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绵绵。可是此时都如过眼烟云,虽可追怀却不可复得了。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这句是说,富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玉关音信稀”,当日春游之人,此时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这首闺情词,艺术手法颇有独到之处,而且“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着》)。针缕细密,间不容发,其“昔欢今悲”之感,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图《诗品•委曲》)透人心脾。
相关问答
玉皇偏赐羽衣裳。玉人初着白衣裳。玉如纤手嗅梅花。玉女来看玉蕊花。玉盆贮水割甘瓜。玉郎还是不还家。玉郎沈醉也摩挲。玉貌何曾为浣沙。玉肌香腻透红纱。玉...
[回答]《南园十三首》李贺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刘方平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楚歌十首》元稹惧盈因邓曼,罢猎...
镯,是民间与考古发掘中常见的人体装饰工艺品,如“手镯”“臂镯”“脚镯”等。镯的起源甚早,从考古发掘实物资料证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己普遍流行,距今已...
一杯清茶看人生甜也在茶苦也在茶平淡之时品五味香也在茶涩也在茶春来茶娘蝶舞喜也在茶悲也在茶平生历经诸多事荣也在茶枯也在茶世态炎凉难如意温也...
首先祝头条的朋友新年大吉!古代称“过年”为“元日、除夜、除夕、守岁、新年”,从古至今都是十分隆重的节日,但“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诗不同”。同样是...
#上头条#]《吟十大名茶(七绝,十一首)~~~夏之韵(15)》一,引词(五绝,平起式)中华五千年,文化茶为先。今数十名茶,振兴茶发展。二,武夷大红袍(七绝,仄起...蜀...
最近几天河南遭到了暴雨的袭击,很多人和企业都捐款捐物,真的让人非常感动。也看出了中华民族伟大之处,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没有什么钱和能力,就给大家盘点一...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的,后来渐渐演...慕...
[回答]代赠作者:【李商隐】年代:【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珣河传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
九歌扬政要,曲突翻成沼。红纱满桂香,梅朵半含霜。茶香透竹丛,艺业为君重。九重开扇鹄,曲塘春尽雨。红妆白日鲜,梅雨病中天。茶烟开瓦雪,艺惭公道日。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