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珥赓
2018年12月26日
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
今天
我们重温毛主席的经典作品
把目光聚焦精彩的战地诗篇
首先请欣赏
来自全军不同部队的官兵代表
深情朗诵毛泽东诗词
视频:https://v.qq.com/x/page/y081833xpib.html
(视频制作:谭潇;视频素材提供:安奕霖、谌睿、徐英龙 等)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大家
公木先生曾说
“……毛泽东诗词,
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它的根须当然深深扎在
现代中国的战斗生活土壤中……”
郭沫若曾经说过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为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作报告。
诚如斯言
细细品读毛泽东诗词
里面有大量战地诗篇
谱写了人民军队从炮火硝烟中走来
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画面
作品取材于生活
因为当时战争岁月的缘故
毛泽东诗词生动描绘了
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足迹
忠实记录了
行军作战的苦辣酸甜
1949年3月,毛泽东检阅我军第一支高炮部队 。
战友们
强军兴军的使命召唤深远而悠长
我们投身实战化训练中
面对种种困难和考验
又应该从毛泽东诗词中
学到什么样的心态和情怀
无比坚定的革命精神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傅抱石《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 词意图》1964年1月 南京博物院藏
这首词创作于黄洋界保卫战后,描写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是一幅生动的战场速写。当时,我军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抗击,击退了敌人十几倍于我的兵力。
全词展现了炽热的战斗生活和昂扬的革命精神,体现了无比坚定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胜利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此词创作于1934年夏,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当时红军和毛泽东面临极度困难的局面,毛泽东这首词写出了他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能够从容不迫,抱定坚强的胜利信心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浪漫主义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傅抱石 《毛泽东 更喜岷山千里雪》1953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这首七律正是长征的光辉写照和对其的热情颂歌,它集中地表达了红军的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难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英雄气概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傅抱石《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 1950年9月20日 南京私人藏
《清平乐·六盘山》是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这首词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必胜决心。
豪情壮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傅抱石《毛泽东 龙蟠虎踞今胜昔》1960年5月 南京博物院藏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全部渡过长江,当日南京解放。这首七律充满了豪情壮志,讴歌了我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天险的壮阔场景,展现出了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高瞻远瞩,道出了一种神奇、浩大的哲理意境: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来源:老兵e家微信公众号
毛泽东一生写下100多首诗词,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革命斗争过程中胜利的欢欣和挫败的惆怅,都化作一首首豪迈激昂的诗词。我们遴选其中的几首军旅诗与老兵们分享,相信现在读来,依旧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背景介绍:
1927年秋收起义后几天,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此时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词。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背景介绍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该词是毛泽东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背景介绍:
1930年二七会议召开,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军事上首先攻打吉安,二月中,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背景介绍:
毛泽东指挥部队于1930年9月10日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退军时写下此词。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背景介绍:
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背景介绍:
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背景介绍: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写下此诗。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背景介绍:
毛泽东在1961年为身边一位参加民兵训练的工作人员个人照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并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噢!”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背景介绍:
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时重上了井冈山。阔别38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两首词。
相关问答
网络文学【我看BOOK小说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共56字,标点符号不算。...
《中山风雨起苍黄》通过描写中山历史风雨沧桑的情景,展现了中山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文章以风雨为隐喻,寓意着中山经历了磨难和曲折,但仍然坚强、自信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