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家骏
后期英雄史诗的“后期”,是指内容上反映中世纪中期即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生活,不是指搜集整理或发现的时期。这些作品中重要的有:《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写大英雄罗兰的爱国主义精神。《熙德之歌》(El Cantar dei Mio Cid, 意谓封主, 大将军, 是罗德里格[Rodriguez]的称号。西班牙史诗, 用中古卡斯蒂亚语写成)写罗德里格带着妻子施曼娜和两个女儿被流放的遭遇。《尼伯龙根之歌》(Das Nibelungenlied),是日耳曼古歌, 中古最长史诗, 它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
《罗兰之歌》是法兰克国(与后来的法兰西有区别)最重要的史诗。法国的英雄史诗多传唱于10或11世纪,到12、13世纪达到繁荣,14世纪后则消亡。100多部抄本先后被发现是19世纪的事。这些可分3个系统:写查理大帝武功与活动的,有《罗兰之歌》、《查理(查理曼)大帝朝圣记》;写大臣吉约姆及其家族事迹、并表现封建主与大臣关系的,有《路易加冕》、《尼姆城的大车》;写封建内哄、宣扬封建忠诚的,有《拉乌尔·德·康布雷》等。这些史诗,是典型的封建文化。
《罗兰之歌》是其中优秀作品之一。现存最古的是12世纪的抄本。全诗共4002行,用罗曼语(那时还没有现代法语)写成。史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加奈隆在罗兰提议下,受查理大帝派遣出使敌国而叛变。第二部分写罗兰率军殿后,中了敌人埋伏,全军覆灭。第三部分写判处加奈隆四马分尸的过程。这首诗类似《杨家将》金沙滩之战的史诗,表现了罗兰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歌颂了骑士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了民族国家统一的理想。
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内有封建割据,外有异族侵略,需要有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抗外侮。查理大帝奠定这一工作的基础,所以受到人们崇敬。这首史诗歌颂查理大帝抵御阿拉伯人的战斗功勋。他征讨西班牙时,才36岁,诗中说他皓首银须,老当益壮,200岁仍勇武善战、深谋远虑、英明果断。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歌里歌唱了查理个人身上所体现的法兰西的统—,即一个还不存在的、理想的封建王国”(恩格斯《法德历史材料》,见《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98页)。
史诗的英雄罗兰是查理大帝12重臣之一。他对查理大帝和“可爱的法兰克”的无限忠诚,体现骑士阶级的忠君爱国的思想。他随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而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拉戈萨国王马西勒假意求和,却与法国叛徒加奈隆勾结,设下埋伏,在罗兰过利比牛斯山隘时,偷袭罗兰。罗兰英勇善战,却不听友人奥利弗的一再劝告,拒不吹号角求大军主力回头救援。在两万人战死,待吹号角时,为时已晚。史诗写罗兰壮烈牺牲的场面是非常动人的。他骁勇杀敌,为国捐躯:
罗兰躺在那棵青松下,
面向西班牙,回忆着往事:
他想起攻占的广大河山;
想起美丽的法兰西故乡,
想起同族的英雄骑士;
他叹息,止不住泪水滔滔。
罗兰有着勇敢正直的性格、自我牺牲的精神。深为人民赞颂,说他吹号角涨破太阳穴,死后灵魂升上了天堂。
《罗兰之歌》是由修士们加工完成的,所以其中极力歌颂宗教。(《罗兰之歌》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完成的,自然在骑士身上表现宗教精神),把作品中的杜尔班神父作正面人物加以歌颂,自始至终贯穿基督教对异教的斗争,一再写上帝显灵、梦幻预兆、天使下凡。充满宗教气氛。
《罗兰之歌》艺术上善于简练刻画人物形象,既写人物外部行为,也写内心世界。性格的对比(如罗兰与加奈隆)很鲜明。叙述语的重叠(奥利弗三次劝罗兰,罗兰三次拒绝吹号角),显示着民间文学的色彩。史诗以公元778年8月15日查理大帝回师遭巴斯克人袭击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但史诗的情节却经过艺术加工而波澜起伏、激动人心。
摘自《域外文谈》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1.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一部英雄叙事诗。它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逐渐主富和充实,最后经过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的加工而写成的。
公元八、九世纪,法国刚刚完成统一,阿拉伯民族的侵略已被击退,民族语言亦逐渐形成,民间口头创作一时颇为发达。当时的一些游吟诗人、游方歌者就把法兰西封建王朝的历史人物、英雄事迹和民间传说编成各种类型的史诗或叙事诗,到处演唱。大约到了十二世纪,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罗兰之歌》是有关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一组英雄叙事诗中最杰出的一篇,它叙述查理大帝反抗阿拉伯民族的侵略,远征西班牙,经过七年的战争,几乎征服了所有西班牙的土地。
马西尔王为了免于灭亡,就派使者卜兰干向查理大帝求和,愿意对查理大帝称臣,并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查理决定派使者去和他谈判。这是一项十分艰险的任务,因为马西尔为人阴险狡黠,反复无常。查理大帝接受他的侄子、勇敢的骑士罗兰的意见,指派罗兰的义父伽尼龙为使臣。伽尼龙由于害怕出使马西尔,便对罗兰怀恨在心,决定对其报复。他暗中与卜兰干勾结,和马西尔订下卖国条约,阴谋陷害罗兰。
查理大帝没有察觉到伽尼龙的卖国行为,决定让罗兰带着精兵掩护后路,自己则率领大军经过比利牛斯山关隘回国。不料在隆世福山谷中,罗兰果然遭到马西尔大军的袭击。罗兰的战友奥利弗劝罗兰吹角求授,但罗兰生性高做,而且也不相信会中敌人奸计,坚决不从。鏖战既久,死亡众多,罗兰所带的部队终于惨遭歼灭,这时他才发出求援的号角声。
查理大帝闻声赶到,为时已晚,奥利弗死了,罗兰也把查理所赠的剑枕在头下,面向敌人英勇牺牲。查理大帝对萨拉哥斯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最后征服了他们,并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查理凯旋后,将伽尼龙判处磔刑。
《罗兰之歌》赞美民族英雄罗兰在抗击敌人时的英勇,对国王和“可爱的法兰克”的忠贞,歌颂查理大帝统一法国、抵御侵略的功勋,通过对奸细伽尼龙的谴责以表现对叛逆者的憎恨。叙事诗中所塑造的罗兰这一理想人物的形象,虽然带有封建骑士的色彩,却仍然得到后世法国人民的崇敬。而叙事诗本身,也为后来的欧洲文学中不同类型的许多作品提供了主题和题材。全诗长四千余行,每行十音缀,不押脚韵。
虽然故事发生在加洛林时代,但《罗兰之歌》的出现还要再晚一些。现存的《罗兰之歌》手稿只有一份古法语手稿,现存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这份手稿的创作日期在 1129 年至 1165 年字间,是用盎格鲁-诺曼语写成的。还有一些学者估计,这首诗可能是由一位名叫图罗德的诗人所写,时间大约是在 1040 年至 1115 年间。
相关问答
作品名:《罗兰之歌》法语名:ChansondeRoland作品性质:英雄史诗作品年代:中世纪法国英雄史诗,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诗共分为291节,...
《埃达》【《大埃达》】《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出征记》《尼伯龙人之歌》【即《尼伯龙根之歌》】《萨迦》《尼伯龙根...《贝奥武甫/罗兰之...
1.Saemund'sEdda,(orElderEdda)【“萨蒙德埃达”,或称《大埃达》】.2.TheHeimskringla,(orYoungerEdda)【《小埃达》】,...
[回答]荷马史诗啊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歌颂特洛伊战争众英雄的史诗.此外欧洲还有许多史诗贝奥武甫尼伯龙根之歌罗兰之歌熙德之歌荷马史诗啊相...
欧洲的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
1、[情境音乐]《仙境Wonderland》2、[优美名曲]《寂静山林TheSoundsOfSilence》3、[自然音乐]《春野OneDayinSpring》4、[冥想音乐]《蓝色天际Hea....
[回答]贝多芬对于音乐的感悟是在与耳疾的斗争中获得的.试想一下,耳聋对于一个以天籁之音为蓝本创就生命的一切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欲,但生命就是这...
定制定做橱柜新古典风格最新橱柜5000康达整体个性定制欧式简约亚克力人造石厨柜罗兰加洛斯石英石橱柜2000整体厨房整体橱柜定做现代烤漆门板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本身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成长、去学习,加上我本身就喜爱阅读,不知不觉中读书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推荐四:《亲密关系》,罗兰·米勒这本书大家应该听得次数太多了,直接去看就得了,我不做介绍。推荐五:《断舍离》,日本,山下英子之前推荐的都是如何...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