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里是沐阳,前天看完了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
这也是我一个月才看完的这本有关心理的书籍
想写个总结收获,虽然看完的书会潜移默化塑造自我,但实质性的总结来的更为舒坦安心,也是看完一本书的最后仪式
全文约为六千字,阅读大约需要十分钟
01
令人满意的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有六个特征:了解,关系,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承诺
人际交往不仅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还受到个人依恋类型的影响
依恋类型
根据人们在回避亲密的程度上有差别,人们还在忧虑被弃的程度上有差别,即害怕他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远离自己,所以存在忧虑和回避这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塑造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全部适应性行为,出现不同的依恋类型
比如回避亲密关系程度高的伙伴面对他人的赞赏和鼓励时,会显现极为别扭不自然,甚至躲避亲密关系的开始
造成这样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基因控制,我们会发现有些小孩天生就怀有疑虑,躲避,有些则好动,勇敢。另一个因素则是后天的经历(往往有着更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恋类型的确会发生新的改变。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会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慢慢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
个体差异
人际关系还和个体间的差异有关
1,性别差异:大部分人对男性和女性的有着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女性互为对立面,实际上两性差异很小,更多以相似性为前提。所以罗兰也抨击《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的一些主张
我们需要精确思考的应该是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更重要的力量
2,性认同差异:性别差异指的是源自身体的两性生物性差异。相反,性认同差异指的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
比如今天我们大部分人仍期望和鼓励男人具有工具性,女人具有表达性,这些性别角色期望正是使亲密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的重要因素。
3,人格差异: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神经质程度,神经质越弱的夫妇越幸福,也就是所说的要有钝感力,人格影响人际关系的程度远大于人际关系影响人格的程度
4,自尊差异: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持正面评价,自尊水平就高;如果怀疑自己,自尊水平就低。
低自尊的人往往会低估伴侣对他们的爱,还觉知到根本不存在的伴侣忽视
解决方式还是要依靠亲密关系的另一方给予肯定的,持久的关爱和鼓励,仔细耐心,而非忽视,要让其坚定不移相信亲密关系,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尊也自然会得到提升
所以珍惜那种不断给你支持鼓励的朋友,有时可以给你指正,但更多的还是关心与支持,也非满目吹嘘捧杀
人类本性的影响
演化心理学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性选择使人类成为今天这样的物种。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一直有利于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繁殖问题。比如合群的人比孤独者更容易繁殖,所以归属需要愈发普遍
第二个假设,演化心理学认为两性之所以存在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比如认真挑选配偶的女性繁殖更成功,女性对伴侣的要求也就比男性要谨慎得多
第三个假设,文化影响决定了演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否具有适应性——并且文化的变化比演化快得多
人际互动的影响
人际交往本就是互相的,交往的程度同样会根据对方的行为方式有浅有深。比如信任,信任是双向的过程,同时受到你和伴侣双方性情的影响,来源于你每天和伴侣不断付出和接受的动态过程
02
吸引力
吸引力即接近他人的愿望。感觉到他人的吸引力不一定就能保证建立人际联系,但却使人际交往成为可能
吸引力的基础是一种奖赏,即他人的出现对我们有奖赏意义,这种奖赏可以分为直接奖赏,像物质,地位,情绪价值(开心愉悦),以及间接利益,比如他人外在的友善,俊美的长相,与我们的共同点
吸引力不仅仅与他人特征有关,还取决于我们的需要,偏好,愿望以及我们处于的情境
但似乎大部分人对美都有着偏见,认为美的就是好的,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喜欢和我们相像的人,空间上的临近和人际吸引之间有着明显联系,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对其他人的主观看法
还有就是人们努力克服障碍以实现期望的基本倾向,面临失去某种事物的危险时,我们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得不到的似乎就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典型: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恋爱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越加相爱
03
社会认知
《亲密关系》这本书讲述很多有利于了解亲密关系的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一般指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知觉和判断过程
第一印象及其影响:我们都会根据看到这个人第一面的着装,外貌,神态来推测他的品性,即使人们主观上想保持不偏不倚、胸怀坦荡,某些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感受仍会不请自来。
伴侣的理想化:我们在心中都会有着那个白雪公主,白马王子,这个趋近完美的伴侣人选。但是我们并非和我们想象中的那个理想化的伴侣相处,要用积极的眼光来描述伴侣,降低期望值(不是降低择偶水准)。也并不会忽视伴侣真实的缺点,只是认为这些缺憾并不如其他人认为的那么重要
归因过程:归因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
大多数人都能轻易地认识到别人对功劳过分的自居,对失败苍白的托词;但却认为自己类似的自我服务偏差明智而准确。这部分的是因为即使在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们仍能清醒地意识到它,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判断别人则仅仅依据他们的行为,完全无视他们行动的意图
最保险的策略是在心中这样假定: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归因方式
记忆:随着新事件的发生,即便貌似生动形象的记忆,人们也会对其进行篡改和更新。
关系信念:每个人的关系信念有所不同,比如相信宿命信念的人认为伴侣是生来注定的,关系出现问题也倾向于结束关系而非修复,也有其他关系信念认为美好亲密关系是辛勤维护的结果
同样也有些是错误的观念,比如“认为一切争吵具有破坏性,争吵表明伴侣爱自己不够深。”但是争吵同样可以是关系平缓无聊增加了起伏,也可以预示着关系更加进一步,起初的了解不深到现在的慢慢了解
期望: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
比如见面前你认为对方友善很好相处,见面后你的主动,积极行为以及心理偏向同样会带动对方,固然对方的表现就印证你的期望,反之亦然
比如经常忧虑被他人拒绝的人,其行为方式往往更可能遭人拒绝
自我概念:包括广泛的自我了解和自尊
当接受他人无论是正面或者负面评价时,我们都会有着对自我概念的唤醒。当收到正面的评价时(你好有爱心啊!),我们内心会洋溢着高兴和喜悦,然后我们就会进入一种自我概念的证实(我真的是被描述的这样的人吗),起初我们认为的那个自己如果和评价有着一致性,那将不断鉴定自我概念,带来自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本来是没有爱心,不食人间烟火,也就是与评价不一致。那么我们会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概念,好的自我概念证实也会促进亲密关系的进一步
但存在着一种糟糕的负面自我概念,由于保护和维持现存的自我概念意识非常强,他们往往面对正面评价时表现出逃离,宁愿对方不喜欢自己,因为几乎没有人说出负面评价还要违心,打消了评价接收者的疑虑
过度正向的自我概念也就表现出自恋倾向,也不好
印象管理:我们都会在他人面前维护着自己的形象,不论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试图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逢迎讨好策略,帮别人的忙,夸赞别人,谈及共识,装作可爱而大方,总之,尽量让自己显得充满魅力、讨人喜欢。逢迎讨好是恋人最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只要这些努力不明显带有操控性质或者虚伪不实,一般都能得到对方的良好回应
04
沟通
沟通也是在亲密关系中具有重要影响
言语沟通一般表现为自我表露,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过程就是自我表露,它是亲密程度的指标之一
我们希望自己的表露能引起他人明显的兴趣、同情和尊重。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他人表现出应答性
在言语沟通中我们有着一个刻板印象就是:女性要比男性更具有表达性,也就更具有自我表露。沟通中其实表现的性别差异并非如此明显,亲密关系程度同表达性相关,表达性越高,自我表露也就越多,亲密关系也就更加紧密。
表达性对于男性和女性都是一种能高低变化的特质,所以关注两性在沟通风格上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远比把所有男性归成一类,视为与女性截然不同的群体更有意义
相互依赖
相互依赖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指标:comparison level 比较水平,简称CL,即我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CL建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之上
结果-CL=满意度
还有一个是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 即CLalt,CLalt是指如果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而转投可以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或情境,所能得到的交往结果
下面这张图能够直观感受三者之间的关系
亲密关系的经济论中讲述道:失去通常比同等程度的得到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我们喜欢得到,但我们更憎恨失去
实际上,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我们或许需要保持至少5:1的奖赏-代价比率。
相互依赖会放大冲突和摩擦
亲密意味着伴侣了解你的秘密、缺点和劣势。如果发生冲突,这些就是伴侣用来嘲笑和伤害我们的武器。即使无意,但伴侣比其他人更可能不经意伤害我们
由于我们信任伴侣并预期关系将持续,所以我们也能等待更长时间以得到奖赏
付出和得到的奖赏不公平或许并不会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相反,感到不满意会导致人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保持亲密关系三个要素:感到幸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离开的代价太高
05
承诺
承诺有三种类型:个人承诺,强迫承诺,道德承诺
承诺的特征之一是指向长期发展,这能减少亲密关系遭遇坎坷时产生的痛苦
承诺会促进顺应性行为,容忍伴侣的破坏性行为而不还击
承诺的人还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牺牲意愿,为了关系的融洽而牺牲自我利益
友谊与爱情
尊重,信任,资本化,社会支持,应答性作为友谊的属性
其中社会支持里,真正起作用的并非朋友具体的帮助行为,而是我们对朋友帮助行为的认知
在书中也描述了孤独:孤独产生于我们所期望的伙伴关系与我们当前已拥有的人际关系之间的落差,所以孤独者应该当心别把自己的眼光放得太高
爱情的构成: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激情(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承诺(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爱情能持久吗?
最基本的事实是,人们在结婚之后浪漫的爱情会减弱,幻想促进了浪漫,幻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变弱
浪漫因新奇、神秘和危险而繁盛;却因了解熟识而消亡。持久的浪漫只不过是自相矛盾的说辞
新奇能为新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
并非一出现坏事情就会发生厌倦,而是婚姻生活变得没有情趣、难以让人兴奋或者没有挑战性时才会滋生厌倦
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兴奋的活动会让他们彼此更加相爱
原来所谓亲密关系无法持久的因素新鲜感不是用以规避,而是维护纯正朴素爱情的方法
友情与爱情区别在于喜欢和爱恋都包含对伙伴正面、热情的评价,但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烈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
06
压力与紧张
一段亲密关系里面总会含杂着一些不利于因素:感情创伤,伴侣排斥,嫉妒,说谎,背叛
其中界定妒忌最恰当的三种情感是:伤害、愤怒和恐惧
嫉妒还分为反应性嫉妒(是指人们在觉察到自己所珍视的亲密关系面临实际的威胁时产生的嫉妒心理)和怀疑性嫉妒(是指伴侣并没有不端行为,个体只是由猜疑所引起的嫉妒)
反应性嫉妒会引起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怀疑性嫉妒
令人欣慰的是,情敌通常并不如我们认为的那般吸引我们的伴侣,所以这类忧惧往往被过分夸大
演化学的观点认为嫉妒的演化能促使我们采取一定的行为,以保护自己的亲密关系免受他人的侵扰
嫉妒是伴侣希望拥有你,却不确信能保有你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痛苦体验
而其中一个因素说谎里,与被骗者相比,说谎者还可能认为他们的谎言更加无害,更加没有冒犯意义
在这些不利于因素的包裹下,宽恕出现了,它无疑是起到调节亲密关系的效果
但宽恕的确有其局限性。宽恕并不能把自私鬼转变为有价值的伴侣,没有人会建议你一而再地原谅老是欺骗你的不贞伴侣
冲突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任何两个人在想法,情绪和偏好上都会不时地存在差别。我们不能同时与爱侣保持高度的独立和紧密地相互依赖,因而必须有所取舍
冲突本身就是促进亲密感必不可少的手段。
善意的归因用有利的眼光来看待伴侣,使得冲突更可能得到解决
07
权力与暴力
较小利益原则认为:在任何伴侣关系中对于继续和维持亲密关系利益较小的一方在伴侣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
替代选择的易得性会影响亲密关系中权力的平衡,比如替代选择越多越好,则伴侣拥有更多的权力
其中权力包括奖赏权力,强迫权力,合理权力,参照权力,专家权力,信息权力这六种
暴力:具有普遍性
其中包括情境性伴侣暴力 SCV (它一般是从失去控制的剧烈冲突中突然爆发)和亲密恐吓 IT
亲密关系中大部分暴力行为来自于自我控制的冲动失控(即SCV),但有些暴力则是无情地征服自己伴侣计划的一部分(即IT)。
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
虽然婚姻或同性婚姻能增加亲密关系的筹码。它们比起不太正式的君子协议更难解除,但近代离婚率逐渐上升
亲密关系解体后,我们能利用叙述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并且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故事,我们得到表达和梳理感情的机会。叙述还是包含有个人主观色彩,也期待别人给予支撑和理解,但不意味着这也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解读,也不能是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忠诚的伴侣会以积极错觉来看待彼此,彼此理想化并尽可能以最好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亲密关系
幸福的情侣为保护他们的亲密关系,倾向于低估其他潜在对象的有利条件。
我们会忽视已成惯性的付出,但这同样是伴侣为之花费时间或精力做出的成就,所以要有义务地去注意伴侣为你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然后作者提出的的建议,每一周都要和你的伴侣分享你最欣赏的三个友善之举,无论巨细。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常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背负着过去关系中留下的无意识伤害和创伤,这会加重和玷污他们当前的伴侣关系
但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要给予更合理的期望,更宽容的归因和更具有适应意义的关系信念
结尾最后
Ending
在《亲密关系》结尾,作者还讲了很多亲密关系修复用的治疗方法(BCT, CBCT, EFCT, IOCT)
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这本罗兰的著作,相信会对你有很大帮助,下面就是沐阳关于这本书的总结写作思维导图,私信可以获取Xmind文件
好了,总结就到这里
Byebye~
喜欢的话可以给沐阳 点赞+关注!
(参考的书籍和资料百度,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微信公众号
沐阳的成长笔记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从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我想,破茧成蝶的过程是不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最初的蜕变是一种为了变得强壮丰满的需求,作茧是毛毛虫的内省过程,这是一个痛苦与挣扎的过程,好的、不好的、丑陋的、和神圣的,都在那一枚洁白的茧里,是积蓄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力量的过程。经历时间洗礼和沉淀,直到身心俱熟,最终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在渴望飞翔的启示中得到了觉醒。
蛹破成蝶的过程,是茧的死亡,蝶的新生。蛹与蝶在茧破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维持着“灵魂关系”,正如书里说的那般,灵魂关系不是情感之旅的最后阶段,它其实是一个起点。
作 者 简 介
克里斯多福·孟
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近三十年来,他的研究注重于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动力。
他思维创新,教学内容综合了先进的心理与灵性成长的根本原则与体验。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
克里斯多福·孟还有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亲密关系-无拘无束的关系》和《重新发现自我》。
全文分为六章:亲密关系的圣杯、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和新的起点 。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寻找真挚永恒的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而了解自己的期望及其背后的需求,是后天学来的技巧。你的亲密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治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当你出发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
书中前三章介绍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亲密关系的表现出的行为,月晕现象的本质是我们为了满足需求和自我被重视,身体会自动激发保护机制,我们在心中慢慢的塑造自己的梦中情人。当现实伴侣和梦中情人相差甚远的时候,首先会在生活中努力改造他/她,一旦对方不会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改变时,我们会变的疯狂,怎么会这样?这时候出现了幻灭。这种不满会在彼此的权力斗争中体现。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而放弃期望,用沟通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作为优先的选择。不再用自己的想法绑架他人,不再期望别人带给自己爱,因为爱是不需要追逐的,将我们的期望从心中挪开,将空间放出来,爱就自动会住进去。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爱。
当意识到这一些的时候,是内省的开始。这个过程和毛毛虫的作茧过程何其相似。这是一个痛苦与挣扎的过程,好的、不好的、丑陋的、和神圣的,都在那一枚洁白的茧里,是积蓄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力量的过程。在茧里,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发掘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的源头。从而得到了启示:1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的投射。2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3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百负责。4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启示是新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将帮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并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相关问答
《亲密关系》歌手:郑秀文作词:黄伟文专辑:《多谢》我叹气了你都说中了如数家珍不多不少每次我想说笑你早已笑了默契相通不可干扰为我解寂寥一切纷扰...
如果说母女的亲密关系带给女孩满足的体验和情感的支持,那么父亲与女孩的关系,则使女孩初步懂得了怎样与异性相处,以及如何维持与异性间的关系如果...
如果说母女的亲密关系带给女孩满足的体验和情感的支持,那么父亲与女孩的关系,则使女孩初步懂得了怎样与异性相处,以及如何维持与异性间的关系如果...